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
你的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十三五发展规划十篇

2024-04-25 15:03:39      点击: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1

一、“十二五”回顾

(一)养殖业基本情况

2014年,全县共出栏生猪8.9万头、存栏生猪4.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47万头,出栏牛0.1万头,存栏牛0.42万头,出栏羊0.11万头、存栏羊0.31头,出笼家禽41.8万羽、存笼家禽41.9万羽,养蜜蜂箱数10430箱,年产蜂蜜102吨。其中全县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的专业户有3户,年出栏生猪1000到2000头的专业户25户;养牛专业户2户,养羊专业户13户,珍禽养殖户5户。

水产养殖总面积20300亩,水产品总产量为9600吨,渔业总产值96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3%。特种水产总产量为6410吨,主要品种为大鲵、棘胸蛙、三文鱼、鲟鱼、螃蟹等。其中大鲵规模养殖户14户,农户230余户,养殖规模8.3万余尾;棘胸蛙养殖户5户,规模3万只;三文鱼养殖基地2处,规模10万余尾;鲟鱼养殖规模8000余尾。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投入资金不足,包括政府、养殖户对养殖业的投入不足;生产中的服务技能不高,特别是村级协防员的服务技能有待提高;生产中防灾减灾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2、草地资源未能开发与利用,牛羊饲养总量偏小。

3、我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任务繁重。

4、生态环境制约日益凸显。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养殖业污染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6、常规水产业总体养殖水平较低,新技术应用少,养殖模式基本上处于单养形式,养殖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为四大家鱼。

7、特种水产未形成区域性的产业联盟,尤其是大鲵,至今仍未成型专业化的销售企业,也未建立产品差异化的销售平台,缺乏龙头驱动。其他特种水产没有规模,只是零星几家。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贯彻生态立县、一产助推旅游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生态、保供给“三大任务”,以发展草食动物、中蜂、特色珍禽、大鲵、棘胸蛙等为重点,以提高畜禽水产品产量和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步伐,加强依法行政和兽药、饲料管理工作,推动整个养殖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县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县规划生猪出栏10万头,牛、羊出栏2万头,家禽年出笼60万羽。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2500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其种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大鲵1万吨),池塘养殖效益达到1万元/亩,大型水库单产达到50公斤/亩,水产品加工附加值达到5000万元,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专业渔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

三、发展重点

科学谋划“十三五”养殖业发展,必须统筹考虑,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现代养殖业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要特别重视畜禽养殖污染、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推广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粪污、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二是适当引进新品种,积极采纳新技术,在稳定常规品种产量的同时,重点推广无公害养殖、绿色养殖;加快推进现代畜禽种业体系建设,按照“保种打基础、育种上水平、供种提质量、引种强监管”的要求,增强自主育种和良种供给能力,逐步改变畜禽良种长期依赖引进的局面。

三是立足资源,以巩固和推广生态渔业实用技术为抓手,提高城郊池塘(山塘)休闲垂钓渔业的档次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培育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利用冷水资源,发展冷水鱼类养殖;强化渔政和行业管理,积极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管理作用,保护渔业资源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加大信息引导产业发展力度;深入推进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强化金融保险等惠农政策落实,加大生猪保险力度,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实现畜牧业减灾促增收;强化公共防疫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是加快推进畜禽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畜禽水产品安全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重点,切实加强兽药、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提高监测频次;加快强检验检测、安全评价和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强化监管能力、提高执法效能;全面实施畜禽及大鲵标识制度和牲畜信息档案制度,完善畜产品安全监管和追溯机制。

四、重点项目

1、规模猪场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力争立项5个。

2、“菜蓝子”工程项目,力争达到1个。

3、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项目力争立项2个。

4、积极引导养殖户申报“三品一标”,切实提高我县畜牧业生产的声誉。

5、以龙头企业“意蜂实业”为依托,争取蜂业项目立项1个。

6、大鲵繁养及加工项目5个。

7、棘胸蛙繁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3个。

8、在XX、XX、XX等条件适宜、具有发展前景的乡镇选择3个条件较好的点,发展休闲渔业项目。

五、产业布局

XX、XX、XX重点发展养猪业,XX、XX、XX、XX、XX重点发展肉羊、肉牛生产,XX、XX、XX重点发展中蜂生产,XX、重点发展家禽生产,XX、XX、XX、XX发展冷水鱼养殖。

六、发展举措

1、大力推进养殖业科技进步,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引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进一步提高养殖业的科技水平。

2、做好防疫检疫和畜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3、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大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不断完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技术含量。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2

在“十二五”与“十三五”交替之际的历史新方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纲领性文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十三五”规划的“灵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下,这五大发展理念解决了“老办法”不灵情况下的“新路子”问题,解决了后小康时展的后劲问题,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使得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更为清晰。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决战决胜、乘风破浪,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十三五”时期,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殊为不易,最大的难点在“全”。中国有条件、有基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很大,需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涉及经济增长、收入提高、产业升级、全面脱贫、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考量。

其一为覆盖领域。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不仅包括经济目标,也包括社会发展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社会。

其二为覆盖人口。全面小康覆盖的是全体人民,覆盖所有人群、所有区域和所有民族。

其三为收入水平。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不是富裕国家,不会改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性质。届时,低收入群体还会占一定比重,但民众整体收入会比以往有较大幅度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会大幅提升。

其四为发展水平。全面小康“不是一个样的小康”,不是每个人生活水平都一样,每个地区生活水平都一样。全面不意味人人收入水平一样,那是平均主义。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3

今天召开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和总局党组要求,部署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思路措施,为我们全面做好“十三五”规划,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新发展、开辟新局面,提供了重要遵循。在编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XX同志和XX同志分别介绍了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打算,大家也提出了意见建议。我感觉,第一,前一阶段科技司、数字出版司等司局和相关单位已经作了不少扎实有效的工作,应该说,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第二,今天会上同志们提出的不少意见建议,都很好、很有针对性,接下来我们要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很好地研究吸收。

这里,我就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何紧紧围绕这个大逻辑,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是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当然,这也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第二,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自身改革发展来看。“十三五”时期也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转型升级、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科技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驱动力。每一次最新科技的应用,都深刻改变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面貌,推动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新发展、新飞跃。特别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互联网应用创新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迅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发展正迎来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对媒体来说,科技也是生产力,科技也是竞争力,科技也是影响力。没有领先的科技,就没有领先的媒体。加快科技的建设发展,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来说,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如何立足实际,顺应趋势,真正从关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生存竞争和未来发展的高度,着眼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支撑和驱动作用,精心编制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总之,我们必须从政治的、大局的和战略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来认识和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科学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工作。编制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要紧紧围绕“发展”二字做文章,在“创新、协同、可持续”上下功夫,着力描绘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使之真正成为“十三五”期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全面指导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在“十三五”时期的新发展。这里,我想强调几点(五个要)。

一要总结经验。“十二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总局党组部署,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创新发展,各方面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传统媒体基本实现数字化,数字新媒体新业务发展迅猛,制作、出版和播出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传输覆盖和发行放映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播能力显著增强。重点惠民工程项目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数字音频广播、中国巨幕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相关标准的制订取得突破,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认真总结“十二五”的成绩和经验,以便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巩固和坚持下去。有的工作过去一直在做,已有显著成绩,但还没完。比如数字化,要到2020年完成模拟到数字的全面转换,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有的工作过去也在做,但还只是开始。比如数字高清、超高清,现在还很不够,必须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等等。当然,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认真查找问题和短板。我们既要对问题和短板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又要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工作不断顺利向前。

二要认清形势。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必须胸怀大局,深刻认识和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使规划的内容真正体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宣传思想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三网融合与信息化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方面,分别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数据强国的目标。其中很多都涉及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二是要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特别是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目前从全球范围看,技术的发展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创新驱动已是大趋势,并呈现宽带建设加速、融合发展加速、市场竞争加速等鲜明特点。我们必须适应大趋势,加快创新步伐,大力推动宽带建设,大力推动融合发展,积极主动参与竞争,抢占技术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三是要准确把握新闻出版广电技术、业务发展的新情况新需求。现在来看,未来广播电视将是以云平台为基础,以移动和宽带网络为连接,以大数据分析业务模式为支撑,以智能终端为呈现载体的多内容多业务多功能混合传播形态。为此,我们提出要实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宽带广电战略,这都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比如如何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真正构建起融合发展的技术平台、技术体制、技术体系,确保用最好的技术取得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研究探索。比如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升级改造广电网络,使其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家庭信息中心、物联网、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核心承载网络,建设兼具宣传文化和信息服务特色的新型网络,充分发挥广电网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信息网络的作用和效能,也需要强有力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支持。

三要把握方向。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路,是关系科技发展的根本问题。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决不能在大的方向问题上出现偏差。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十三五”科技发展,总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顺应信息技术和传媒发展新趋势,紧紧围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中心工作、中心任务,以强化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实施“广电+”行动为契机,以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立标准、完善政策、加强管理为保障,全面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升级,全面开发新技术新业务并形成发展的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全面提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制作播出、出版发行、传输覆盖和监测监管、安全保障水平,为做大做强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科技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始终坚持科技工作围绕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技术方式、技术手段、技术形态的关系,始终坚持统筹利用、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技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始终坚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意识形态属性,确保文化和信息安全。三是要重点做好三个对接。要对接好国家规划,即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等;要对接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规划;要对接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其他方面的规划。

四要抓住重点。编制规划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规划纲要突出的是抓“纲”,纲举则目张。中央召开的“十三五”规划编制会议对这方面也作了明确的强调。抓住重点,就是要抓住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政策三个方面。以往的实践证明,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来带动工作、推动发展,是一条很管用、很好的经验。比如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西新工程、安全播出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互联互通平台标准体系、地面无线数字配套标准、直播卫星广播相关标准研发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必须把谋划和设计好若干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谋划设计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一定要切合实际、着眼未来,通盘考虑、周密论证,有利于协同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整体发展。要特别研究设计好那些事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全局和未来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工程和项目。政府编制发展规划,政策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直接关系到工作成败和事业兴衰。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政策问题,特别是技术路径选择、技术重点把握、技术标准制订、技术关系协调等方面的问题,着力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政策体系。一方面,要仔细梳理中央的有关政策,务必全面贯彻到规划中去;另一方面,要仔细梳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科技政策,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十三五”期间哪些是要废止的,哪些是要修改完善的,哪些是还没有、需要新制订的。要切实增强科技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连续性、有效性,保证我们出台的科技政策更加管用、更加有效,充分发挥科技政策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要强化保障。明确了目标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接下来的就是要强化保障。要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技术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重点是要继续推进与技术有关的《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出台,抓紧制订有关技术标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重点强化准入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和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维护行业秩序,促进健康发展。要突出人才保障,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宏大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队伍。

三、几点要求

编制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环节多,涵盖范围广,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为做好编制工作,这里我提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主要来自总局各单位各部门,不只是挂挂名,要切实负起责来。一方面,要严格按要求参加领导小组的工作,在领导小组要认真负责地发表意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所在单位和部门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细致作出相应的工作安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分配的任务,不要拖沓,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4

XX是典型的库区县,XX区贯穿形成“一线串五湖”的美景,初步形成了区间运输转向旅游客运的运输方式。随着XX“旅游兴县”的战略大力推进,水上旅游客运逐渐兴旺。目前我县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兴旺的旅游市场。

目前,XX港现有港口码头17座,其航管理部门现有港口码头1座;其它货运码头16座。2013年XX港码头泊位年末实有数为18个,总延长为940米,由于港口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泊位都利用自然岸坡作业,作业长度940米,简易堆场11600平方米;XX港2013年装卸机械年末实有数合计34台,其中起重机械18台/57吨,装卸搬运机械18台/12.5吨;2013年全县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8.85万吨,其中沙石27.85万吨,木材1.0万吨;完成旅客吞吐量为35.3万人次,主要在陡水港区。

二、“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水运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省、市港航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陡水湖旅游码头项目的建设工作,该项目工程总投资为381.7万元,其中省交通重点建设费补助253万元,按年接发旅客量29.6万人次设计,建设四等客运码头泊位2个,30米X8米趸船1艘,候船室570平方米,停车场750平方米,主体工程于2004年建设完工。

“十二五”期间,我县所报相关水路运输规划项目,目前基本上未实施建设。

三、“十一五”时期的成功经验

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2、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协调,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规划、建设资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县水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十二五”期间基本上相关规划项目,有水运和港口发展规划工作相对滞后。

“十三五”规划:

(一)规划目标和建设重点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参考“十二五”期间XX港水路客货运吞吐量及“十三五”运输量预测,目前我县落后的港口设施难以承担今后客货吞吐量增长的要求,结合XX港区的划分和通航条件等,按照合理利岸线资源的原则,以县城、陡水湖为中心,拟对XX港口设施建设作如下规划:

(二)措施和建议

1、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坚决执行国家颁布的《港口法》,实行“一城一港”,严格按照《XX港总体规划》的布局和要求,实施港口码头设施建设。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5

为繁荣市场经济,扩大就业渠道,加快富民增收,丰富财税资源,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宜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全镇第三产业“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全镇各级党政组织坚持把第三产业放在重要位置,适应市场需求,围绕富民增收,扩大就业渠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加强第三产业组织领导力度,促进了全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产总量不断扩张。止今年9月底,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2.3亿元,预计全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将由“十五”前的2.19亿元,增加到3.0亿元,年递增率达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8%。

——经济效益继续攀升。止今年9月底,全镇第三产业共实现利税6300万元,预计全年底将由“十五”前的6011万元,增加到7500万元,年递增率6%。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镇在发挥本地优势,兴建邗沟路、欣星物贸、广厦、大桥等4个农贸市场,1个水果批发市场,1个禽蛋交易,1个牲畜屠宰市场。同时,积极整合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了苏宁电器、苏果超市、汇银家电、忘不了超市等大型专业三产项目,为全镇第三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从业人员显助增加。第三产业经营户由“十五”前的7773家增加到现在8000家,新增22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十五”前的15983人,增加到17039人,新增就业人1056人。

——运行质态总体看好。通过企业改制,优化配置资源,全镇第三产业出现了良好发展趋势,供销社、安宜商贸城、华运公司、物资公司等企业先后通过改制,实行产权明晰,或资产重组,大大改善了经营状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㈠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围绕财政增收、集体增收、农民增收、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清收债权、盘活土地资源和存量资产的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克难奋进,促进全镇第三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㈡发展目标

1、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实现三产增加值4.8亿元,利税8500万元。

2、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为财政创收2500万元,力争明年创收1800万元。

3、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劳务输出1000人,力争1500人。

4、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企业单位(含三产户)实现8500家,其中三产从业人员18000人,力争三产企业单位(含三产户)9000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00人。

三、“十一五”发展主要措施

㈠确立发展观念,瞄准目标抓管理

牢固确立发展观念,将发展全镇第三产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的三产笼头来抓,首先认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引导全镇上下要明确三个关系,一是明确一、二、三产是全镇三驾马车,必须要共同发展的关系;二是明确第三产业既是辅助业,又是我镇一项主导产业,为全镇财政发挥主导作用的关系;三是明确通过第三产业的带动,反辅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相互相成的关系。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镇上下齐抓,干群联动的良好局面。其次层层分解指标。认真制订年度发展计划,将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单位,再由每个单位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和有关人员。再次明确责任要求。分别与各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制订好安宜镇第三产业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做到层层抓落实,使全镇第三产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㈡整合资源优势,抓好项目增效益

充分发挥临城、临路、临街优势,大力整合优势资源,坚持合理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围绕商品房开发、集贸市场建设,经济实用小区建设,以及幼教、社区服务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做活土地转换、盘活存量资产、兴商活市、社区服务等四篇文章,重点抓好安宜北路、白田南(北)路、泰山路北等处储备土地的开发,通过包装推介和招租、拍卖等,大力加强合资合作,力争新上一批重量级的三产项目,进一步为镇财政增加收入。到“十一五”期末新增500-1000万元的三产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十一五”期末为镇财政增收达2500万元。

㈢坚持四轮齐转,全面启动扩总量

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启动第三产业,实现镇、村(居)、单位、居民户四轮齐转,重视加强对广大干部居民教育引导,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了广大居民办三产的意识,形成全民办三产的良好氛围,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建设各专业市场15家,各种服务网点60家,着力开辟物业管理、职业介绍、电脑培训、医疗康复、家政服务、餐饮食业、休闲中心,以及装饰装璜、装卸运输、家政服务等行业,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经营户不少于8500家,从业人员不少于18000人。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6

共享经济概述

共享经济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可简单解释为:民众公平、有偿地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此次提出的共享理念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概念的延伸。在改革开放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的影响,带动全民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在共富的基础上实现共享,通过共享来实现共富,保证全民实现小康。国家提出“共享”概念,意在以新兴的经济模式带动经济发展,促使全民实现共同富裕。

共享经济的产生于壮大,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为其提供了强劲动力。一是产能过剩使得共享具备物质可能。在全球各地特别是像美国、中国这样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产能普遍过剩。二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催生出易用、标准化的共享平台。大众熟知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奇虎360,以及境外的世界级巨头,如谷歌等,都是善用过剩产能进行革命性的分割、整合,继而创造出了更大的价值。三是形成了人人共享和合作关系。从“集体智慧”,到定制化“众包”创新,再到小众成果的众筹,人们乐意在人人共享结构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一致性和质量,享受到特殊和特别的服务,并为此共享自己的资源。

现下最火的共享经济模式要数分享经济了。自2011年爱日租的建立,标志着国内分享型经济实体的首次落地。至今四年时间内,分享型经济已经逐步渗透到全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产物是滴滴快的等打车平台及途家、木鸟短租等在线租房平台。这些平台的发展与分享型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共享经济的影响与发展趋向

十三五规划将共享概念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理念,必将会使共享经济获得更长远的发展。首先能够促进共享经济实体合法化进程,以政策保证共享经济的发展。其次,有了政策的扶持后,共享经济将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个经济实体会向横向、纵向两方向综合发展。再次,共享经济获得飞速发展后也必将促进社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以及影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把共享概念作为国家发展理念时,必然会使之经历规范化进程。因此,作为共享经济的主体也会经历合法化历程。在力推共享概念,促进分享型经济发展时,国家必将会加快分享型经济的合法化进程。参照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内容,在政策支持上,国家一定会加速落实分享经济合法化进程。

目前,分享型经济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在今后的发展中会逐渐向细分领域深入。作为分享型经济的典型代表――专车。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合作、兼并最终向着细分领域发展,从最初的滴滴、快的两家公司,合并成滴滴快的后开始向专车、巴士、出租车等多个方向发展。其他领域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经历以上过程,最终分享经济将会出现类似淘宝、天猫等覆盖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类大平台,实现分享经济跨越式发展。

从长远角度来看,分享型经济的发展将会改善民生。在分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创造众多就业机会,而这些就业机会能够安置大批失业人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民众的收入,减少失业人口,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帮助。

分享型经济的影响还将作用于当下整个经济形势。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下行时期,国家政策收紧,分享型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的发展将会有力的刺激经济发展。分享型经济主体提供的服务对刺激内需有着重要影响,也与国家政策相辅相成。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7

为加快推进我省工艺美术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发展,推进我省经济文化强省的建设,实现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

目前,我省工艺美术行业主要包括:琉璃、陶瓷、风筝、地毯、雕塑、草柳编、抽纱刺绣(工艺家纺)、金属工艺品、嵌银制品等12大类116个品种。按新统计口径,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929家增加到2015年的1149家,年均增长7.34%;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20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99.63亿元,年均增长20.44%;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74.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6.37亿元,年均增长19.15%;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129.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9.66亿元,年均增长19.38%。2015年底,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0.80%、5.59%、5.22%和5.10%。

2.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得到加强。

《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是指导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围绕《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深入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保护资金的申请报告和使用办法”、“工艺美术珍品的认定办法”等方案。制定了“工艺美术行业振兴计划”,撰写了《工艺美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编辑出刊了《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集》、《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作品集》和《第四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集》,申报了《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正确引导和指导行业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3.品牌战略效果显著。

一是结合“十二五”规划,每年编制名牌产品推荐计划,为省质监局编制行业名牌立项建议目录,为工艺美术行业制定质量发展报告,帮助企业申报、复评部级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二是按照省经信委和省联社关于市场营销年、品牌建设年和品牌提升年的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行业实际,从宏观上打造全行业“大品牌”。省协会、各市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全国及有关省市举办的大型专业展览展会,整体推介行业产品和作品。“十二五”末,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共有中国名牌10个、山东名牌39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著名商标45个(“十一五”末分别为6个、16个、5个、15个)。

4.行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一是组织会员参加多期部级技术培训,涉及专业有植物纤维编织、漆艺、古典红木家具、编织纤维艺术、图案设计、黑陶(陶艺)艺术等高级研修和培训班,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次。二是组织会员参加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和砚雕大赛。承办了四届省级工艺雕刻(制砚)和陶瓷工艺技能大赛,四届大赛的参赛人数达500多人次。三是行业目前省协会已拥有团体和个人会员520个;设有琉璃、风筝等7个专业委员会。帮助泰安、菏泽、济南、日照、博兴等建立了协会和学会。“十二五”末,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86名、省工艺美术名人140名;获百花杯和金凤凰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513个,其中金奖93个、银奖110个、铜奖142个、优秀奖168个;部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3个、省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技师工作站1个。

5.展览展会成绩显著。

积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和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两会五年参展企业500余家,大师300余名,累计成交额达上亿元。积极配合北京、上海、潍坊等地市协会和省残联等有关部门组织山东省传统民间工艺品展销会、琉光异彩・山东琉璃料器精品交流展和齐鲁陶柳工艺品展、风筝万里行和山东省首届聋人工艺美术作品展等多种形式的会展和专题推广活动,为拓展市场覆盖面和扩大特色区域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参展商、采购商总计近8000人次、观众达6万人次,参展省份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现场成交额达1.2亿元、意向成交额达3.6亿元,有2943件作品分别获得精品奖和设计创新奖。

6.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影响力得到扩大。

围绕“转调创”并与地方政府部门配合,努力推进整合各种资源,以整体优势打造行业的良好形象,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协助提高声誉和影响力。“十二五”末,全行业共有部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群11个、省级13个,特色区域23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艺美术的传统市场是欧美市场,美洲正在恢复,欧洲市场在政府债务的影响下萎靡不振;新兴市场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国内低端消费市场正在发展,高端市场较低迷,需一个较长时间的市场过渡调整期。二是企业生产成本近几年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持续不断上涨,国内国际市场的成品销售价格却提高缓慢而汇率多年来也在持续升值;加之各种贸易壁垒,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不良竞争现象突出等等,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三是大部分重点品种的生产企业招工难,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四是全行业总体设计创新能力薄弱,大部分品种缺乏深层次的开发,低端同质化现象普遍。五是绝大部分企业、个人对商标品牌作用认识不到位,尤其在出口产品方面尤为薄弱。六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性政策措施与弘扬先进文化和继承优秀技艺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规划、宣传、投入、引导、保护等方面力度不够。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优势

1.新常态下新的战略机遇期。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消费结构不断改变并持续升级;以及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和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都为工艺美术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丰富的资源优势。

蜚声海内外的齐鲁文化、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丰厚的龙山文化等是工艺美术创新和发展不竭的文化源泉。丰富的黄金、宝石等矿产资源及农副产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基础;一批国家及省级工美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障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已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琉璃、陶瓷、制砚、风筝等技艺,是发展工艺美术广泛的群众基础。

3.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精神文化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工艺美术品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环境装饰用品、家庭装饰和陈设品、礼品和收藏品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认同程度也将随之提高,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的国际需求将持续上升。

4.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设计已经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工艺美术产品的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进一步增强拉长产业链条的能力,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工艺美术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已经得到广泛重视。随着国家和我省相关保护、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为工艺美术行业的振兴开启完善的政策通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科技创新水平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不相适应。

总体上看,工艺美术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原创能力比较薄弱,集成创新尚未形成体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不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滞后,行业增长方式转变缓慢,产品结构档次较低,现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玩具、首饰等发展滞后,部分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

2.市场体系建设与产业化经营发展不相适应。

工艺美术品展示、精品收购和产品交易的设施和场所严重不足,专业市场没有形成体系,一般市场缺乏规范。集市贸易和地摊式的经营方式,导致传统高级技艺的产品价值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产品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形成,无序竞争不同程度的存在;产品标准覆盖率低,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评估、拍卖、定价、经纪、推介等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3.高技能人才与支撑行业发展和实施精品战略不相适应。

大师级人才的数量偏少,年龄普遍老化,待遇普遍偏低;全行业的师承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许多技艺后继无人;高级技师比例偏小,创意人才严重不足,设计人员中能够综合文化、艺术、科技、经济因素进行创作的人员稀缺。

4.行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协会组织缺乏政策、资金、组织手段和与政府沟通、协调的机制,引领整个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信息统计、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法律支援和政策研究、市场预测、传统技艺记载等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5.保护性政策与优秀技艺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些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品和技艺,在高科技支持下倍率级增长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面前,处于弱势。由于缺乏保护性政策、法规和资金,传统品种和技艺出现大面积萎缩,一半以上的传统品种和技艺已经处在生存困难和濒临灭绝的境地,已有9个产品失传或停产。省内保护性政策没有出台,国家的行业保护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在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提高行业创新驱动力,以发展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为载体提高特色产业的发展后劲,以市场培育为导向引导工艺美术产品的消费方向,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产业振兴和文化繁荣并重。把产业发展建立在加强文化研究、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夯实创作底蕴,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工艺美术产品文化品位和附加值。

2.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拓展和开发。

3.专业教育与师承制度并重。完善师承制度,培养大师,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的基石;专业教育面向生产发展和技艺传承,加强创意人才、高级技师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重。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5.扩大出口和拓展内需并重。国内消费需求仍是繁荣工艺美术的重要立足点和着力点;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和技艺,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

6.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和增强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并重。强化政府引导、扶持、保护,加强市场监管,搞好工艺美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工艺美术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8%。出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5%。

到2020年全行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由“十二五”末的14个增加到18个;山东著名商标由45个增加到60个;山东省名牌由39个增加到50个。

到2020年全行业争创部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十二五”末的11个增加到16个;省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10个增加到18个;年产值5―1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达到8个。

到2020年全行业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由“十二五”末的3名增加到5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由19名增加到23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由286名增加到366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由140名增加到240名。

新培育2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行业技术中心和2个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打造1个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意基地,建设3个山东省创意设计园(中心),5个市级创意设计园(中心),建立5个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示范基地。

建设和完善国家、省、市级及个人特色传统工艺美术精品馆10个,市县企业和个人专业展馆20个。

强化产品质量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制订或修订质量和行业技能标准5个。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十三五”工艺美术行业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建设。

(一)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工程

1.地毯。以威海、德州、滨州为中心,以海马、山花、彩霞、莱州工艺品公司、日照东升地毯公司、德州神龙毯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强设计创新,提高档次,扩大规模。

2.抽纱刺绣与工艺家纺。以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为中心,以即发、云龙、云祥、艺达、鲁艺、千榕、银洁、青岛工艺品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强化抽纱刺绣与家纺、服饰和装饰的结合,手工与机编、机绣的结合,着力提高机制比重,鼓励和支持传统手工抽纱刺绣精品作为艺术品出口和进入陈设艺术的新领域。

3.天然植物纤维编制工艺品。以烟台、滨州、临沂为中心,以莱州工艺品公司和贝思、博兴工艺美术公司、临沭和郯城工艺品公司、曹县鲁艺、菏泽美家、无棣和阳信工艺品厂等企业为龙头,在巩固扩大现有市场规模的同时,探索新植物资源的利用,探索草柳装饰材料的新方向,探索草柳与皮革、布绒、金属、木塑等多种材料的结合,提高产品表现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4.工艺美术陶瓷和琉璃制品。以淄博为中心,以陈设艺术品和收藏艺术品为方向,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注重与环境美术、建筑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结合,拓展美术陶瓷和琉璃艺术应用领域。

5.雕塑产品。以莱州、嘉祥、临朐等产地为中心,以环境艺术、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为方向,加强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改进生产工艺、改善技术装备。

6.民间、民俗工艺品。以鲁西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为中心,将民族文化与工艺美术产业相结合,依托当地充沛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促进民族服装、鲁锦、染织、刺绣、乐器、剪纸、面塑、风筝、传统布玩具、工艺绘画(巨野)、发制品、刻葫芦等特色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繁荣,提高创作的文化艺术含量,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7.花画工艺品。以平原、夏津、禹城为中心,增加仿真植物的品种,采用新原料和新的加工工艺研发,以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仿盆栽艺术。

8.古典红木家具工艺品。以潍坊、淄博等为中心,大力发展古典红木家具艺术品生产,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嵌银工艺,打造“鲁作”古典红木艺术。

(二)新兴产业拓展工程

玩具、首饰和礼品等品类,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对提升全省工艺美术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有重大意义。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和消化,强化原始创新,强化品牌培育,强化集聚意识,重点解决设计、模具和涂饰三大“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玩具,以青岛、威海、潍坊为中心,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快建立玩具设计、模具和新材料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益智、电动、遥控(光控、声控)、智能新产品。首饰、礼品,重点突破创意设计,加大引进设计、工艺、装备的力度。

(三)传统技艺保护工程

围绕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对具有百年以上历史、艺术特点和地方特色明显,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和产量急速下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要实施抢救措施,全面加以保护。一是强调和资助大师带徒。二是采取一定的资金扶持和许可手段,如资助、收购产品、划定保护区、认证传统品种、特色区域、特色标志、原产地标识、大师工作室等措施进行保护。三是搜集、整理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实物、历史资料,用各种手段记录、存档、传播。四是加快建设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和技艺的收藏、陈列、展示设施,推进 “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建设。抓紧抢救“胶东边(即墨镶边、蓬莱梭子花边、威海满工扣锁、荣成手拿花边、乳山扣眼、文登扣锁、青州府花边以及荣成生丝台布、招远网扣、昌邑百代丽等)、鸡油黄、鸡肝石炉料、发丝绣、雨点和茶叶末釉、仿汉印、高密泥塑、扑灰年画等20多个重点技艺品种;抢救保护手工地毯、民间布艺、剪纸、刻葫芦等技艺品种。

(四)科技创新推进工程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艺美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使行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对工艺美术发展的模具、表面处理、新材料应用等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要组织各方面、各领域的人才和力量,加强科技攻关,实行集成创新,力争有所突破,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促进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的结合,促进工艺美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的结合。在我省玩具、绒绣、贝雕、陶艺、琉璃、风筝、铜雕、嵌银、绢花、锡雕、制砚等独特领域和优势领域,建立一批原创大师工作室,为创意人才营造创业乐土,吸引国内外创意大师和有发展潜力的创意人才来山东创业发展,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时尚艺术完美融合;不断提升创意产业投资软环境,积极探索创意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打造创意格局,加大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形成集聚、集群、互动、辐射的创意产业链,促进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知名品牌培育工程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鲁美名优新特”产品,扩大名牌效应。一是立足地毯、抽纱刺绣、美术陶瓷、琉璃料器、风筝年画、嵌银漆器、锡雕锡镶、绒绣、贝雕、仿古铜制品、制砚制笔、微雕、锲金画、剪纸、民间玩具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名坊”。二是整合大师、技艺、材料等优势资源,建立生产设计联盟,着力开发高端产品,大力推进高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是瞄准玩具、首饰、礼品等发展潜力大的领域,支持一批工艺美术品研发和设计创新项目。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开发工艺美术“鲁美名优新特”产品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对“鲁美名优新特”产品的评定、宣传和推介,健全价值发现机制。

(六)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和地方工艺美术馆建设,向国内外展示山东工艺美术行业的“专、精、特、优”产品,构筑展示大平台。鼓励企业打造“名店”,建立有自己特点的“精品店”、“电商店”。完善渠道体系,变革实体店,加大电商力度,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步发展。依托生产基地打造特色市场,形成一批国内知名的交易集散中心。加快建立健全产品认定识别体系,配备识别设备,完善鉴定、仲裁、公证等服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粗制滥造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适应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国际需求正在持续上升的趋势,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加强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文化和消费趋势研究,吸收其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和技艺,加快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提高重点国际市场占有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办厂,特别是到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投资办厂,探索运用国外的资源,发展新型门类和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就地销售。加强与国际工艺美术企业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营销网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七)精准扶贫脱贫工程

农村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依托贫困县乡村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工艺美术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农村地区贫困人员务工收入水平。在乡镇一级大力倡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及产业集群,并做好规划引导、政策资金扶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优化发展政策环境

要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产业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经济社会功能。借鉴国内外扶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快研究制定促进我省工艺美术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都要延伸到工艺美术领域。研究支持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艺美术生产企业有关政策。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和大师创业创新,大力推进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艺美术大师和工作者待遇,鼓励大师以技艺入股创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山东从事工艺美术事业。

(二)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

围绕《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一是加强对保护传统工艺美术重要性的宣传,树立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配套政策,使传统工艺美术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传承光大;三是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和全面摸清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建立人才、技艺、特有资源档案库,作为政府实施保护措施的依据;四是推动建立政府保护性资金,完善使用办法,用于人才保护和培养,技艺抢救、保护和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建设,组织大师开展创作、科研和产品开发,征集、收藏、展示优秀工艺美术代表作等;五是继续做好《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的编撰工作;六是强化传统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保护,对可再生资源划定专门保护区域确保材料品质,对不可再生的重要专用资源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明确开采保护调配权,严禁盲目开采。

(三)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相结合,开辟多元化投入渠道。加快建立常设性工艺美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投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大银企联合力度,建立工艺美术行业融资与信用担保体系,多层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各类金融机构要根据工艺美术中小企业需求特点,提供可循环使用贷款、封闭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等。特别是通过专业评估确认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工艺美术品,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鼓励和支持工艺美术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利用风险投资加快发展创意产业。鼓励外资以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工艺美术企业的改组、改造,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四)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产业化运作方式和集团化管理体制,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加快扩大规模,形成集“开发、生产、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龙头企业。二是支持工艺美术民营企业发展,着力营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提高工艺美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四是发挥名师、名坊效应,打造一批名牌企业。正确区分工艺美术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把大师精品创作和普及型产品生产有机结合,走大中小企业并重,各种所有制形式并重的发展道路。中小企业要突出“专、精、特、优”的优势,加强与龙头企业的配套协作,促进行业整体快速发展。

(五) 全力打造品牌展会

一是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向,突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创意度和“文化+科技”特色,强化高端引领,增加科技和文化含量,进一步提升博览会的国内外知名度。完善办展机制,创新招商招展模式,发挥“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积极作用,着力引进代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龙头企业和品牌项目,聚集文化创意人才和创意成果,吸引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采购商,促进工艺品和服务交易与出口,使博览会成为展示我省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我省工艺品“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办好博览会重大配套活动,提升博览会的权威性、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学习借鉴国际会展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博览会的市场开发与运营能力。推动博览会项目和文化产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二是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展会,展示精品、名品和珍品以及精湛的技艺。以“鲁美名优新特产品推广中心”为平台,根据省内外市场的需求,组织行业企业北上、西进、南下,分品种有重点的不断进行巡回展示展销和新品推介等活动。支持和培育各市县、各专业委员会办好各种形式的市场开拓活动。

(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加强“山东省工艺美术网站”建设,对其全面改版、更新、充实、完善,建成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信息、交流、交易、服务、展示”的综合性网上平台,为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借助“好品山东”网络营销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名企、名牌及名师产品、作品,从线上线下,以网络带会展,以会展促网络,促进整个行业长短线营销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产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拓展国际市场,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型业态体系。

(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突出体现“大师兴业”原则,加强大师队伍建设,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和振兴行业的基石。二是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意水平和层次,促进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发挥相关院校专业优势,聘请大师进院校,鼓励在校学生拜师学艺,使其成为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重要基地;完善师承制度,健全培训体系,加强技师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四是培养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五是加快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营造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

(八)加强工艺美术基础建设

一是解决涉及到行业整体工艺水平提高的“瓶颈”设施,如旅游纪念品、金属工艺品、现代工艺品、玩具、首饰等行业所急需的模具中心。二是整合和提高小企业总体水平急需的分大类产品,如工艺家纺、花画工艺、玩具、金属工艺等信息和研发中心。研究和追踪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流行色、款式、造型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缩小与先进设计理念的距离。三是推动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四是沟通企业、大师、名人与市场的展览、展示、交易设施,如“山东省工艺美术馆”等。五是沟通行业联系的信息平台。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8

一、基本情况

县档案馆系县级国家档案馆,现有人员11名,配备有正馆长1名、副馆长1名、股长3名、后勤保安人员5名;具有本科学历3人,大专5人。档案馆设在县太平镇永安大道文化中心,共有360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为2000平方米。截止2014年底,馆藏全宗118个,档案54175卷(文书档案20613卷+专门档案33562卷),馆藏资料12099册。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意见》,以服务“四个全面”为中心,以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夯实档案基础业务,扎实推进档案馆舍、档案信息化和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档案工作始终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确保档案事业始终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2、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全县档案工作争取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具体目标:加强依法治档工作,进一步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能力,促进档案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档案馆舍建设,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国家公共档案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强“三个体系”建设,增强档案馆整体服务功能;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强档,确保档案干部队伍在质量上和数量上与档案事业发展相适应。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

按照两个《意见》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列入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切实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和服务大众化。县档案馆要按照存量数字化和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按时完成全省档案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县档案局(馆)档案信息化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由省财政预算安排解决。

1、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推进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到“十三五”末,建成目录中心,完成馆藏重点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建立专题性档案目录数据库、纸质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做好馆藏重点单位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档案数据异地异质备份前期准备工作,完成馆藏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县档案馆在2019年前完成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比例达到80%以上的任务,并保证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安全、完整。同时探索提供网络全文检索查询服务方式。

2、加强档案信息保密安全管理工作,推进档案数据备份中心建设。档案馆要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保密防护体系,推进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加强安全技术研究与防范工作,加紧建立档案信息容灾系统和灾难恢复机制。要按照《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的要求和收的进、管得住、用得上、交得出的原则,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确保电子文件和档案的长期安全。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安全保密教育,建立健全保密检查常态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档案馆(室)的安全保密检查。各档案馆(室)要严格执行安全保密规章制度,经常开展自查,做好档案移交与接收进馆、数字化外包、档案托管和档案开放利用中的安全保密审查,依法依规开展档案管理,严防档案失泄密事故发生。档案馆要全面开展档案安全备份工作,对同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备份保管,对重要电子档案实行异地异质备份保管,确保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绝对安全。

(二)档案资源建设。

1、加强档案资源的收集、征集。完善档案收集机制,促进档案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县档案馆要加强对建档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生态保护项目以及新领域、新专业、新机构、新社会组织的建档指导,做到应建尽建,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全面覆盖。要做好本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及其领导同志接受的公务礼品档案接收工作;加大对散存于民间和境外的珍贵档案、特色档案征集力度。

2、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档案馆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民生档案归档范围、管理办法,监督指导民生档案的收集归档。各单位档案机构要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住房、医疗、社保、教育、食品安全、土地确权、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等各类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并按省有关规定管理、提供利用和移交。档案馆要将民生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积极做好民生档案收集工作。

3、科学整合档案馆(室)资源。建立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档案馆(室)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资源管理架构。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支持和鼓励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整合同一单位内不同部门、同一地区各档案馆(室)的档案资源,推动档案资源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积极整合地方珍贵档案资源,实行集中保管和统一利用。

4、开发利用好档案资源。按照两个《意见》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统筹安排档案服务、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档案利用公共服务多样化、均等化。档案馆要依法加强鉴定开放工作,探索开放新机制,及时主动开放各类档案和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做好档案查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主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探索档案资源开发新模式,逐步实现档案编研工作转型;充分发挥档案学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档案科普知识宣传。要加强对馆藏民国档案等珍贵档案的编研开发力度,可联合社会力量编研、出版馆藏档案的研究成果。

5、加强声像档案工作。加快声像档案拍摄机制建设,实现声像档案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逐步达到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要建立和完善声像档案工作,使其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前台服务作用。要积极创造开展声像档案摄录工作的条件,建立健全声像档案工作制度,加大收集、采集工作力度,重点做好党政主要领导的重大、上级领导视察指导工作和突发性事件的摄录工作。

6、保护和抢救档案实体。各档案馆(室)要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切实改善档案保管保密条件,进一步提高安全防灾能力;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内部管理,实行档案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实处。

7、加强对档案业务外包服务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和建立档案寄存、档案鉴定、档案整理、档案装具和档案数字化等档案业务外包服务机制。同时,要按照国家关于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的有关要求,严防档案安全的关卡,杜绝在档案业务外包时出现档案安全漏洞的问题。

(三)档案法治建设。

1、提高依法治档意识。根据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体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国家和省颁布的各项档案行政法规和管理规章,对照检查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修订、完善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档案法律法规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抓好档案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2、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内部机构和岗位人员,坚持档案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每年组织一次相关法律知识和档案业务知识的学习或培训,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文明执法水平。加强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做好档案执法检查工作。

3、依法查处档案违法案件。要加强对档案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严重违反档案法规的案件进行严肃处理。要开展档案安全专项督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清查、处理,对因安全事故导致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丢失、泄密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档案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档案部门领导班子要牢记“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头践行“五个坚持”,带头做到“五个表率”、“三个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和党纪政纪法纪教育,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实践,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提高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梯次结构、注意提拔使用德才兼备、苦干实干、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积极营造用心想事、潜心谋事、专心干事的良好氛围。要大力挖掘、宣传档案系统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把他们的事迹作为鲜活的价值观和有形的正能量,引导大家见贤思齐、向上向善。要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解决问题的成效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努力锻造一支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档案干部队伍。

四、实施项目

1、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项目

建设内容:按照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省档案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以完成县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翻两番的任务为目标,启动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项目。重点扫描民国档案、重点全宗档案等馆藏珍贵档案。同时,做好档案数字化后数据的备份保管工作,确保数字化数据真实、完整、安全。

投资方式:省财政列入预算,分期投资。

投资预算:500万元。

实施时间:2016年—2020年。

2、电子文件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建设内容:按照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依托现有的“县OA办公系统”,启动“电子文件数据采集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重点解决现有的县电子政务OA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无法进行在线移交、归档的问题。实现我县电子政务OA系统产生的文件实时移交、在线归档功能。增加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利用的权限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备份机制和数据保障机制,增加客户端数据移交单位数量,方便系统扩展,实现大数据量的高效检索和安全存储等需求。此项系统应包含:1、电子文件数据采集系统;2、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3、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系统。

投资预算:60万元。

投资方式:将“电子文件数据采集管理系统”项目纳入县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县财政列入预算,分期投资。

实施时间:2016年—2020年。

3、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

建设内容:“十三五”期间,县档案局(馆)全力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

投资预算:50万元。

投资方式:县财政投资,争取上级财政补助。

实施时间:2016年—2020年。

4、县名人档案和珍贵档案征集项目

建设内容:“十三五”期间,县档案局(馆)将征集散失在国外、境外和其他地区的有关历史记录内容的珍贵档案和散存在民间的珍贵历史档案、特色档案与名人档案,在县档案馆内设置名人档案库房。同时,对县级领导个人保存的珍贵文件资料等进行收集、归档。

投资预算:60万元。

投资方式:县财政投资。

实施时间:2016年—2020年。

五、保障措施

1、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按照两个《意见》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切实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考核检查的内容,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保障,不断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2、创新档案事业发展思路。档案部门要认真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双重职能,主动适应社会利用档案的新需求,增强档案的开放性;主动适应政务信息化的新趋势,增强档案的数字化程度;主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新使命,增强档案工作的创新性;主动适应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增强档案系统干部的使命感。

3、加强依法治档工作。各级档案部门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严肃查处各类档案违法案件。同时,加强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引导、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做好档案工作。

4、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各级档案部门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使档案信息利用和政府信息查阅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5、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各级档案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类媒体开展走基层活动,宣传全县档案事业发展的经验做法,传播档案文化。主动推出一批有现实和历史价值、有文化内涵、有档案特色、有社会影响、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档案宣传精品力作。积极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档案科普知识宣传。健全档案普法宣传教育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档案意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资源,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在讲质量、出精品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资政服务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开阔全县档案工作的视野,扩大档案工作的宣传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9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__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__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争创__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 万吨,油料总产 万吨,种植中药材 万亩,生姜 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 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 万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水果 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 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家,其中省级重点 家、__市级 家,产值过亿元的 家,农民专合社 家,家庭农场 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个,带动农户 万户,联结基地 万亩;农产品初加工 以上,精深加工 以上。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15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 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 %。进一步完善合作经营机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2年底,全市经工商注册的专业合作社达311家,注册资本12.2亿元,合作社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占总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61.8%,成为组织生产和联系市场的重要纽带。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到2015年底,全市培育10—10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1560户,其中种植100亩以上大户达到586户,种植面积9.1万亩。

——农旅结合共融互动。古城周边、__景区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初步统计,全市发展农家乐 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达20多家,实现年产值8500万元,销售农产品1万余吨;建立水果玉米、特色红薯、彩色花生等农餐对接特色农产品基地1.25万亩。

——基础条件有效改善。农村公路、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稳步推进。到2015年底,全市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 余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三级以上标准农田达到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设施农业面积发展 亩,累计发展户用沼气 户。

——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深入推进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植物疫病防控有序开展,农业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农业生物灾害得到有效防范。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构建。

(一)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

部分乡镇干部、群众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还未真正形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观念还未真正确立,以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对较慢,“小而全”生产方式特征还很明显,产业模式还未真正突破,农业的弱质产业地位还未真正改变。

(二)发展动力明显减弱

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国内外倒挂、“黄箱”政策接近上限两个“天花板”挤压,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两道“紧箍咒”制约,原有发展动力明显减弱。__人均耕地等资源低于全省水平,中低产田土高达60%以上,有效灌面只有40%左右;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产品品种特色、品质特色、品牌特色不够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发展效益不凸显

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基本上以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上自谋出路为主流,营销方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不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比较薄弱

一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成果供给不足,转化率不高,支撑和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标准化工作推进不快,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商品率和资源产出率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农业疫病防控技术和资源替代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能力较弱,依靠科技振兴农业、依靠科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增加农业附加值还未真正实现。二是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不完善。乡镇农技人员主要工作精力

未用于农技推广服务。农技队伍年龄偏大,专业结构和整体素质偏低,大多农技人员缺少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已有的农业社会服务机构承担社会化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服务农民作用有限,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五)农业发展面临巨大人才缺口

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农村实用型人才“青黄不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问题严重。

(六)龙头组织带动性辐射性不够强

一是龙头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2015年实际销售收入总额不超过 亿元,“亿千”企业不多,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大部分农业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科技创新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企业人才引进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现代管理能力不强。二是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已建立的专业合作社大部分规模小,服务层次比较低,部分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到位,机制不灵活,与社员的利益关系不密切,存在无固定资产、无股份资金、无固定场所和无销售市场等“四无”现象。三是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企业发展产业化基地较少,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订单质量不高,同时缺乏对下游农户进行足够的种植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影响了生产过程中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使农户种养殖收益受到一定影响。专业合作组织由于自身发展局限,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并不明显。

(七)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虽然逐年加大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总体来看,一是规划滞后。主要是传统农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存在差异,对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适用性不强。二是设施薄弱。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三是管理缺失。土地不集中、种植不连片等问题造成渠道等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加上部分群众素质不高,“建而不管”、“建而不用”、“各自为政”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遵循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用统筹的理念规划农业,用工业化的集约经营理念管理农业,用市场、质量、竞争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建设“中国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市”为目标,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__、__、__三大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推进不同区域农业的差别化发展为路径,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科技驱动、更加注重服务和法治保障,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互动、种养加一体、农旅显著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立农。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子,以构筑循环体系、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建立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努力实现农药化肥施用总量减少,农作物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废弃农药包装物与农膜基本有效回收的目标。二是坚持改革活农。以调动和发挥农业生产经营者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农村资源要素配置优化、最大利用为目标,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主线,以建立确权、赋权、活权、保权的要素市场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产权流转体系,继续保持农业经营体制先发优势。三是坚持科技兴农。立足需求和应用导向,完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大力推广适合我市应用的先进农业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坚持“大院名校”与“乡土人才”并重,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四是坚持质量强农。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以全国放心示范县创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应用为载体,突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加快构建起生产经营规范、监管全程有力、质量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质量建设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成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五是坚持多措惠农。综合运用改革、政策、市场、科技、教育等手段,加大农业投资,倡导“万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稳步提高经营性收入;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落实支农政策,切实保障转移性收入;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六是坚持依法治农。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稳定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农业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现代农业发展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在法治框架下活动,在法治保障中更健康、可持续前行。

(三)发展目标

——主要农产品供给目标。到2020年,我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油料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中药材、生姜、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等5大产业整体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耕地质量建设目标。到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耕地地力提高l~2个等级,增强耕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产品品质优化目标。到2020年,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稳定在80%以上,其中国际二级以上优质稻力争达到40%;玉米专用优质率达到55%:优质专用薯类商品率达到65%;“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柑桔优质果率提高到70%以上;精细蔬菜比例达到60%以上;重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无公害农产品达到 个以上,绿色食品达到 个以上,有机食品达到 个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达到 个以上。

——农业支撑条件水平目标。2020年,全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覆盖率提高到8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

——农民收入与自我发展能力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5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5万人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态环境目标。到2020年,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占适宜农户的80%,基本普及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化养殖场粪水沼气化处理率达到80%,实现“粪便肥料化,粪水沼气化”目标;以烧柴为主的农户省柴节煤炉灶升级换代率达到90%;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通过净化沼气池进行有效治理;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使用面积达到80%以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提高秸秆、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区水稻秸秆还田率达到95%,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

——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

全市生态休闲农业总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生态休闲农业农庄(企业)达到30户。创建部级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部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0个,发展规模以上“农家乐”200个,培育经营规模上千万元的生态休闲农业省级龙头企业2家,带动发展一大批成长型的中小型生态休闲农业企业。(一)增强粮油生产能力

粮油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120万亩左右,粮油总产量保持稳定在40万吨以上。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结合实施国家千亿斤增粮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造等项目,到2020年努力,全市规划建设3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达到年亩产吨粮或亩产值达到万元的生产能力。一是藏粮于地。认真落实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集中连片建设10万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秸秆还田达到85%,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用药量减少30%以上,可控降解地膜推广使用量占总使用量的30%以上,不可降解标准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二是藏粮于技。加快新品种推广,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大力推广“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建设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10万亩,集成推广应用综合技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达到8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面达到100%,农产品无公害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三是藏粮于民。积极调动农民种粮储粮积极性和提升农民素质,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证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改善种粮农民的储粮条件,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培育3000户种植100亩以上的粮油生产型家庭农场、50家种植500亩以上的专合社。

(二)构建“三区四带五群”发展格局

“三区”:即以__、__、__、__、__等5个乡镇(街道)15个村为核心,打造__农业农村综合区;以__、__、__、__、__、__6乡镇40个村为核心,打造__现代农业园区;以__休闲农业园、____特色蔬菜示范园、____中药材示范园、国道347线川明参生姜等特色产业为核心,打造__生态特色产业示范区。“四带”。一是以__古城、__院景区、__河湿地、老观古镇、__片区历史文化遗存和升钟水库等为依托,规划建设3个主题农场、3个农业文化园、10个幸福美丽新村、10处景观田园、50户五星级农家乐为节点;进一步完善__休闲农业园,争创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加快中国农耕文化(__?耕心之旅)体验园建设,打造集生产、加工、观光、体验、运动、住宿、餐饮、购物、养生为一体的4A级度假休闲运动景区;努力打响__博世葡萄节、__枇杷节、__柑橘节三大农业休闲采摘节庆品牌。构建__到__和__、__到__河湿地和老观古镇、__到__片区文物遗存和升钟水库为重点的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二是以__、__园区为重点,建设4万亩晚熟柑桔、猕猴桃、伏季水果等优质水果产业带。三是以彭城万亩蔬菜基地为重点,包括__、__、__、七里、彭城、__、__、__等乡镇,建设3万亩城郊保障型商品蔬菜产业带。四是从__到三庙建设5万亩川明参、5万亩生姜特色农业产业带。“五群”。即以生态休闲农业、川明参、生姜、城郊保障型商品蔬菜、优质水果等五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群。

(三)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拓展农业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价值链与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到2020年,全市部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级以上达到10家,__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家,产值过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5家,规范发展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型家庭农场5000户,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品牌销售率达到50%以上,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到7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生态休闲农业总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生态休闲农业园区(企业)达到30户。创建部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0个,发展规模以上“农家乐”200个,培育经营规模上千万元的生态休闲农业省级龙头企业2家,带动发展一大批成长型的中小型生态休闲农业企业。

(四)着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促进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区域布局相协调、以集中育苗、育种为重点的良种繁育基地。积极实施10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推进农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促进新型农民培养。重点加强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农业节本增效控害、重大病虫综合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农产品贮运保鲜和精深加工、农业节能减排、农业信息化、农业抗灾减灾等领域的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重点突破和熟化种子种苗、水稻机插、油菜机收、病虫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技术。

(五)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到2020年,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稳定在80%以上,其中国际二级以上优质稻力争达到40%,玉米专用优质率达到55%,优质专用薯类商品率达到65%,“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水果优质果率提高到70%以上,精细蔬菜比例达到60%以上。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市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通过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以上,基地面积50万亩以上,“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全市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60%以上,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0个以上。

(六)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加强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坚持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大力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模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实施粮食作物与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间(复、套)种、水旱轮作、立体种植,大幅度提高粮田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稳粮与增收的有机统一。大力推广应用种养结合的新型种养模式,形成“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共赢”的发展格局,实现种养平衡发展。大力创新和利用“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作畜禽饲料、还田肥料、食用菌基料、沼气能料利用,促进农业废弃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积极推广应用农作物高效节水微灌、肥水同灌、钢管大棚、避雨棚架等设施,着力减少农业资源消耗。深入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培育农村沼气服务组织,健全沼气服务网点,多渠道扩大“三沼”综合利用。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80%和80%以上。加快推行农业生态化。严格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范工业和生活污染影响农业生产。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加大有机肥、生物农药推广力度,降低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提高肥药利用率,减少氮、磷等排放,推进农业薄膜等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减轻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到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均达到80%以上,化肥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土地占有、承包、经营、收益“四权分置”,积极推动集体委托和信托模式,优先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实现“土地分散占有、集中连片经营”。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使其适应农业生产的分工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帮助农民立足农地发

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扶持农民跳出农地从事非农产业。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八)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宣传、电子商务等服务。稳定和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等公益机构,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全面建立农技推广、病虫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鼓励组建农机、粮食、植保、沼气等专业服务组织,鼓励开展代耕代管代收、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产品营销、沼气服务等专业化服务。积极采取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会化服务等途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进一步构建营销服务平台,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力争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达50%,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80%。

(九)着力推进法治农业建设

一是切实树立法治理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尊法、敬畏法律,带头学法、掌握法律,带头守法、捍卫法治,带头用法、厉行法治,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坚定法治信仰、坚守法治理念、坚持法治精神,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意识。增强宪法法律至上意识,始终保持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之心,绷紧法律红线不能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这根弦。增强权力法定意识,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遵循法律授权、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增强权责一致意识,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做到“心中有法、遇事找法、权不离法”。 二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全力加强执法专业队伍建设,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力量,不断改善执法装备,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业法制队伍建设,加强法制机构设置,充实法律专业人员,促进农业法制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注重法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教育培训和知识更新。三是坚定农业综合执法方向,切实做到敢于执法、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重点抓好生产经营执法监管,农业生产经营行为监管,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的监督检查。

围绕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完善田间灌排沟渠及机井、节水、小型集雨蓄水、积肥设施、机耕道路及桥涵、农田林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开展土地平整,落实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措施,加快先进适用耕作技术推广应用。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项目

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生态高效家庭农场,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落实示范性家庭农场培育发展政策,力争每年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100个。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规范__市级龙头企业管理,争取新培育部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各2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切实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组织和带动能力。

(三)农村土地流转项目

力争全市每年新增土地流转1.5万亩以上;建好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制订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四)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项目

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主题农场、农业文化园等,创建一批景观田园、五星级农家乐。进一步完善__休闲农业园,争创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加快__博世葡萄庄园建设,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星级)企业(园区)1个;以油菜、水稻等为载体,建设农业景观1个以上;加快____休闲农业园区建设,举办农业休闲采摘节;力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授牌。

(五)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依托农业“三区”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业主体培育,引导工商、民间资本投入智慧农业发展,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孵化园、产业园。

(六)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

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作用,提升农民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组建农机、粮食、植保、沼气等专业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管代收、农机调度维修、沼气服务等专业服务。

(七)设施装备提升项目

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大力发展多功能、高性能、经济型农业机械以及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设施农业,积极稳妥推广农用无人机、秸秆资源化利用设备,深化农机农(牧)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粮食生产和主导产业机械化进程。

(八)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

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电子商务发展力度,鼓励发展一批以__名特产品为主的电商化主体,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80%的涉农商家实现上网销售,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组织涉农商家参加农博会、展销会、“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等活动,支持开拓农产品国(境)外市场。完善农业品牌发展激励机制,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平台建设。

(九)“菜篮子”建设项目

积极推动蔬菜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完成2万亩保障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处理好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问题,营造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切实加强乡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指导、服务协调作用。各乡镇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要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支持服务现代农业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形

成“合力兴农,合力扶农”的良好氛围。(二)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积极发挥国家财政性投资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的力度。不断增加市农业发展基金(创新基金)规模,确保市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完善惠农政策,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业产业化及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公益性项目和重点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积极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持续增加信用资本金额度,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快农业政策性保险进程,不断扩大承保品种和范围,探索建立政府补助和商业保险有机结合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10

遵照“创新、开发与引进并重”的科技工作思路,__镇“十三五”科技发展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1.强化__镇科技发展目标,加强集成,突出重点。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以及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和实际问题,以实施重点领域科技专项计划为核心,确定科技发展的目标和科技发展支持的重点,加强战略对策研究和宏观调控,突出抓好若干重大科技和产业化项目。

2.优先发展我镇的科技能力和资源转换能力。大幅度增加用于自主创新活动的投入,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目标。优先保障科研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提高科技活动的保障能力。

3.坚持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实现产业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积极利用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强化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和导向作用,确定先进生产力模式,坚持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思路,培育经济依靠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闪光点。

4.提倡模仿与创新并重、引进与开发互补。强调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以及引进技术的历史性革命;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坚持引进技术与引进人才、引进先进发展理念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主力军作用。

(一)到2020年,科技兴镇、科技创新、人才强镇三大战略取得明显的成效。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势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市中等水平、南区先进水平,科技队伍数量有明显增加,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公共科技资源得到系统优化和有效利用。

(三)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与普及、花炮产业化技术开发、特色传统产品的新技术改造、特色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攻关取得一批有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

(四)花炮支柱产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建设相关的科技领域得到加强,形成支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和解决重大生态与环境问题的科技能力,为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五)建立和健全科技资金投入稳步增长机制,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

(六)全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建设一批与我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施,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用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系统。

(七)初步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依托内外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服务系统和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调控系统,镇域创新体系的网络化建设得到加强,创新能力和效率明显提高。

规划期内,要把强化科技兴镇工作的领导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切实抓好,发挥好科技兴镇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的职责。确保党政、各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技兴镇战略的重要性,把科技兴镇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科技兴镇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通过几年来实践证明,实施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切实以党委政府推动科技进步,增强党政领导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的有效措施,今后,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强化党政一把手抓科技的责任、意识,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强化多渠道科技资金投入,科技投入是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的关键因素,要切实加强多渠道科技资金的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确保科技资金投入到位。镇财政科技三项费投入由目前占财政预算的0.6%,到2020年提高到1.5%,镇财政投入科普人头费由目前1元,到2020年提高到2元,并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严格的管理机制,确保投入能发挥巨大作用。

加强科技创先工作的实施力度,通过创建科技进步先进镇、科技进步先进村居、科技进步先进行业、科技进步先进企业,推动全镇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的良好局面。适时出台一系列科技创先的政策措施。每年都要进行科技进步先进行业、科技进步先进村居、科技进步先进企业、科技进步先进个人评选。

要把科技兴行业作为科技兴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技兴行业工作力度,全面推行落实行业科技进步目标责任状的实施,推动各行业科技进步。将科技兴行业工作列入行业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及岗位责任中。在各行业部门全面推行科技项目课题制,凡不申报科技项目、凡不参与科技项目的实施、凡不提交实验报告、技术

总结、凡不发表技术性论文的科技人员不得评定职称,并待岗培训。科技管理人员素质是保障规划期内各项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各单位、各类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素质,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科技管理能力,建立一支年轻、有知识、有能力、素质高的科技管理队伍,为顺利完成规划各项任务和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加强行业部门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创造条件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全面推行继续教育学分制,行业部门科技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面要达到100%。落实一定比例的行业科技发展资金。


Copyright 2019 贵州天恒建设有限公司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