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
你的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疾病预防方案十篇

2024-04-25 15:13:29      点击:
疾病预防方案篇1

一、调整事权

(一)将现由市负责的两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事权下放给吴兴区和南浔区;

(二)将现实行一级执法的卫生监督行政执法调整为市与区分级执法。

二、调整机构

(一)撤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兴区、南浔区分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吴兴区、南浔区分所;

(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整体移交吴兴区社会发展局管理;

(三)吴兴区、南浔区可分别设置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为区社会发展局管理的事业机构。

三、职责分工

(一)市与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分工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1)承担全市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指导工作;

(2)承担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控制的业务指导工作;

(3)负责市麻风康复院的管理;

(4)承担市性病监测和犬伤门诊工作;

(5)承担全市职业危害的监测与评价工作;

(6)承担职业病从业人员体检工作;

(7)承担市、区两级卫生检验检测工作。

2.吴兴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区内(含**开发区和太湖度假区,下同)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并承担区内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

3.南浔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市与区卫生监督工作分工

1.市卫生监督所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1)承担全市各县(区)卫生监督执法的业务指导;

(2)承担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的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管理和监督的单位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3)承担中心城区市级部门直管单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4)承担市级大型活动、大型会议重要接待的卫生保障工作;

(5)承担职责范围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饮用水污染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6)受理日常卫生监督投诉举报,查处影响较大的大案要案;

(7)承担市卫生局和上级卫生监督机构交办的其它任务。

2.吴兴区、南浔区卫生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区内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四、人员调配

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从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共选调64名在编人员到两区工作。

(一)从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分别选调24人(含市疾控中心门诊部9人)和13人到吴兴区;

(二)从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分别选调15人和12人到南浔区;

(三)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以及街道卫生所的离退休人员留由市管。

五、经费划分和财产处置

(一)市疾控中心与两区疾控机构经费划分

1.以2005年财政补助收入为基数,经常性财政补助收入按在职人均为标准,财政专项补助收入按职能调整为标准,吴兴区经常性财政补助收入为52.32万元,财政专项补助收入为56万元;南浔区经常性财政补助收入为32.74万元,财政专项补助收入为52万元。

2.按照调整事权和职能的原则,鉴于业务相关和离退休人员全部留市疾控中心等因素,确定吴兴区和南浔区分别上交市财政150万元和50万元,上交基数暂定三年,期满另行商定。

(二)市卫生监督所与两区卫生监督机构经费划分

1.以2005年财政补助收入为基数,经常性财政补助收入按在职人均为标准,财政专项补助收入按职能调整为标准,吴兴区经常性财政补助收入为39.40万元、南浔区经常性财政补助收入为36.50万元,财政专项补助收入不下划。

2.按照调整事权和职能的原则,鉴于业务相关和离退休人员全部留市卫生监督所等因素,确定吴兴区和南浔区分别上交市财政70万元和30万元,上交基数暂定三年,期满另行商定。

(三)为确保两区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正常开展工作,市财政下划两区开办费各50万元。

疾病预防方案篇2

为贯彻落实《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兵团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兵直机关干部“能力提升年”工作方案》要求,根据师党委关于干部“能力提升年”的实施方案部署。聚焦干部能力提升,打牢抓落实的基础,激励疾控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强化责任担当、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适应新常态、树立新形象、展现新作为。疾控中心党支部研究决定,在中心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突出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作风顽疾,坚央查处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引导广大干部发扬“三牛”精神,践行“四力”要求,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努力提升政治能力、学习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担当作为能力、抓班子带队伍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用心想事、用心干事、用心抓落实,推进干部作风持续好转,确保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师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在疾控中心落地见效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机关党建,提升干部政治能力。

1.着力强化“两个维护”。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核心任务,以“五星示范、双优引领”为抓手,压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 全面落实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着力提升政治“三力”。结合建党一百周年,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激励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正确党史观,旗臶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3.着力增强“率先”意识。紧盯我市“四个率先”的战略目标,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师党委决策部署,着力提升干部的争先创优能力。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干部专业能力。

1.领导干部“领学”。局领导干部带头,紧扣党的及历届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疾控中心职责,带头主讲专题党课,坚持把学深悟透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引导干部精准把握新形势下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师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准确把握新时代疾控工作的规律性和前瞻性,准确把握疾控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2.搭建平台“讲学”。坚持“学讲结合”,开办“党史论坛”“青年干部沙龙”等活动,利用周一夜学时间,组织全中心干部职工学习,让中层干部、业务骨干走上讲台,以讲促学,以学带干,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能力。

3.全中心系统“比学”。在中心开展“读一本好书”阅读活动,鼓励举办“悦读分享会”、读书会等活动,积极做到日学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半年一述学、一年一交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着力打造学习型、书香型机关。

(三)加强调查研究,提升干部履职能力。

1.一人一课题。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工作实际确定调研课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5周岁及以下的所有干部、45周岁以上的中层干部每人每年确定一个调研课题,其他同志鼓励积极申报,调研课题申报在3月份进行。各科室导班子每人一个课题,其他同志鼓励积极申报调研课题。

2.一季一交流。根据调研课题进展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有重点地就有关课题开展交流沟通,实实在在地解决相关问题,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3.一年一评比。建立调查研究成果交流评比制度,在每年年底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成果交流评比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予以通报表扬。鼓励干部将调研成果在《现代预防医学》 等部级、省级刊物公开发表,并按照铁门关市财政有关规定予以奖励。调研结束后,对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个性问题一事一策、共性问题建章立制,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四)加强岗位练兵,提升监管服务能力。

1.开展岗位练兵“三个一”活动。坚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干部,开展制作一套标准课件、举办一次技能大赛、组建一支宣讲队伍的岗位大练兵“三个一”活动,在中心开展课件讲解比赛、传染病防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让干部职工通过岗位练兵活动成为公共卫生战线为民服务的行家里手。

2.举办“第一届干部队伍综合能力提升大比武”活动。比赛内容分为各科室业务完成速率、党建及意识形态等五个组,各科室组队参加比赛,比赛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提升全市医保队伍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营造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结对帮带,提升干部创新能力。

1.明确帮带任务。充分发挥老同志、业务骨干的专业特长和丰富经验,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坚持手把手帮带,明确帮带任务,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帮带对象的思想、学习、业务、作风等方面在经验上“传”、在工作上“帮”、在作风上“带”“传”出知识、“帮”出成长、“带”出骨干。

2.签订帮带协议。举办对接帮带启动仪式,采取自愿组合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帮带对象,签订帮带工作责任书, 根据岗位业务技能要求,明确帮带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帮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展结对帮带。突出政治标准,聚焦疾病防控能力素质培养,认真开展年轻干部“传帮带”活动,把年轻干部培养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后备力量和业务骨干,为推动新时代疾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干部能力建设是履行好新时代疾控工作职责的基础性工作,开展“能力提升年”活动是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各科室必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明确责任,及早谋划,精心组织,尽早制定相关活动方案,把握好时间节点和进度,确保活动高质量开展。

疾病预防方案篇3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管理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卫生防病工作的现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施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和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危害因素控制和监测、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验和评价、疾病预防应用研究指导和技术管理、健康和疫情相关信息管理等等。充分开发和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资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使用效率,不单单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也是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下文浅析了档案管理与利用状况,提出档案管理与建设的对策。

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管理现状

第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在卫生部门领导下,发挥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职能,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做好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妇女儿童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对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在防病、应急、公共卫生信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单位的工作实际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建立综合档案室,配备档案存放密集架,安排专职档案管理员。

第二、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存在着专业性强、范围广、门类多的情况,每份档案凝聚着专业人员的心血,是其在长期工作中积攒累积的成果,这些第一手原始资料对于科学的研究、疾病的预防、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使用情况,可将档案按照使用目的进行粗略的划分,为一些重大事件例如艾滋病项目、鼠疫、卫生检验监测、结核病项目、计量认证考核编写志书等提供详细资料、实质性服务等;为了申报科研成果、编写志书、撰写专业论文、查询业务技术等拟写各种材料作数据文字参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对各种传染病、流行病开展日常性、长期性、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分析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发展动态,掌握疾病在所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等等。例如2008年人禽流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可以通过和利用在日常工作中积累所形成的声像、文字等不同形式载体的档案资料,第一时间掌握了解疾病的传染源、疫源、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分析疫情流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档案人员应该通过编制专题介绍、案卷目录、专题目录等等,熟悉掌握并能介绍现有档案的具体内容与实际利用价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编写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等等。还可以设立课题组,根据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相关原始数据、调查报告寻找分析有关疾病的流行途径、发病规律、预防措施、应急方案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素质、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身体。

3.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保管,轻利用。目前,大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的实用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对档案的收集与保管,档案管理员工作局限在整理、收集、防虫等方面上,对于档案的利用工作上还是停留在被动服务上,别人需要查阅什么,就提供什么资料。

第二、自我宣传力度不足。对利用档案后取得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认识不到位,不注重对档案内容的宣传,导致个别干部职工认为档案室中的档案资料无价值、无意义。

4.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和建设对策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健康预防疾病意识的提高,基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树立为大众服务的理念,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体系,对档案管理工作科学管理,丰富馆藏,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积极编写各类专题档案的汇编,充分科学主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档案资源信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二、利用资源,增强社会服务的能力

利用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举办形式多样的疾病预防科普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制作预防疾病的宣传手册、健康教育的宣传单,把防病知识进行科普,送进社区。组织疾病预防专家,与民众面对面交流,提高百姓的意识、做好科普工作。

第三、全员参与,提高档案利用效益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资料归档、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的真实性、统一性、完整性。档案的管理需要纳入工作日程,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支持档案管理员工作。

第四、采用现代技术,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

随着新病种的不断出现、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各种突发事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理疫情的时效性、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加快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加强档案的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

疾病预防方案篇4

关键词:疾病预防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中,替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利用信息档案可以实现科室之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信息利用率,促进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尚未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科室,一些区级或县级的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由办公室来承担,甚至很多地方尚未成立信息科。领导方面对此也并未加以重视,往往那些非医疗专业、档案管理专业、关系户等不能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被安排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上,在人员编制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有些中心管理者或行政机构人员兼职进行档案管理,这种人员上的欠缺和重视程度的欠缺,直接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而且,档案管理的工作琐碎、繁杂,短期内不能见到显著的成效和效益,因此,这项工作也不被人们所重视,在单位处于人轻言微的状态,再加之中心的投入有限、条件限制等,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使得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难度加大,不利于其良性发展。

(二)管理人员专业结构不平衡

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是直接导致管理人员专业结构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员都是非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甚至很多都不是医疗相关专业人员,在人才配置方面,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只占小部分,使得管理工作不平衡发展,加之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合理的领导,档案管理人员的比例和专业机构严重失衡,使得信息化管理不能很好地实现。

(三)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单一化和长期的程式化现象,使得人们在工作中不能产生浓厚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加之中心对档案管理科室的投入资金有限,使得一些有建设意义的想法不能很好地实现。另外,由于长期的不被重视,工作人员消极怠工,面对枯燥乏味而又繁重的管理工作不能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绝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我国的医疗事业需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更加便捷的掌握人事档案材料,从而能发现人才合理利用人才,同时能够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档案信息能够更加充分利用。

(二)传统的纸张档案管理模式正在被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所挑战,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多种具有时效性,价值高的档案信息需求量一步步增大,对于这种新形势的需求,各级医疗机构只有加大加快现代信息化管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运用档案信息管理才是根本途径。目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现代化信息利用还比较落后,比如在设备,技术方法,管理意识等方面。要想进一步解决档案管理的利用水平,就必须从这几方面入手,更新现代技术设备,增强管理意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一)档案信息化可以保护贵重的档案原件。运用档案信息化可以避免档案原件被过多的借阅,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被损坏,或者丢失,而将这些档案原件通过运用计算机电子扫描,以电子的形式进行保存,管理是使用,可以减少很多使用原件档案带来的弊端。

(二)运用档案信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档案工作人员从手工劳动中得以解放。在传统的纸质档案时代,档案人员运用手工要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整理档案和记载档案目录,而利用信息化工作后,只需输入指令就可自动完成。

(三)档案信息化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借助信息技术可以采用关键词的方法将所有档案资源进行梳理归类,从而在需要查阅相关资源时候,及时有效地从大量的档案资源中整合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档案资源实现归类整理后可以借助网络连接,实现在不同计算机上的信息共享,有助于有价值信息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部门、各科室,甚至是不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快速传递,尤其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这个特殊行业来说,及时的信息传递,对于人民的生命健康来说意义重大。

(四)档案信息化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对档案进行检索和使用。传统查询档案的方法是借助手工,如果需要查询的原始档案数量十分庞大,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档案建立成电子文档,然后将类似的电子文档合并生成一个电子目录,这样当需要检索档案时,只需要将相关信息输入电脑,就可以从电脑中快速调出相关信息。

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一)病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过去所未探知或命名的疾病不断被发现,各种医学难题相继被攻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全部归类整理并分别建立档案输入计算机,通过局域网反馈到各临床科室,这样当其他医务人员在遇到同类病例的时候,就可以及时调阅相关档案为其治疗提供有益的指导,同时进行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时也能及时查阅。此外,通过计算还可以将同类病例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从中发现病例处理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而优化治疗方案,然后将其信息处理结果再反馈给临床科室,使他们能够对照临床实际,继续优化,因而有利于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文书处理过程和归档的信息化管理。文书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档案的内在质量直接由文书处理过程的好坏影响着。当前由于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天所产生的文书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其中有的文书可能需要快速的传阅和催办时间,也有大量的文书可能对时间要求不是十分紧急,如果按照传统人工方法对这些文书中的时间信息予以一一甄别的话,势必耗费大量的精力,有时可能还会耽误了处理的时间。所以,将这些文书中所涉及的信息录入计算机中,通过在计算机中设定依时办理程序从而自行甄别并归类,这样,就可以保证比较紧急的信息能够迅速传达到有关科室予以审批。发文处理过程也可通过网络进行,大大减少了文书处理部门的工作量,减轻了档案人员的负担。

(三)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人才的相互交流和流动也日益增多,尤其是随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营体制市场化的转变,这种人员间的流动就更加频繁。因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起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尤为重要,通过运用信息手段,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及时掌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事的流动情况,甚至追踪医护人员的去向,就可以实现为患者提供更多信息和服务的目的,进而增加患者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满意度,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整体形象。

五、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是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公民和医疗卫生机构合法权益保障的基础性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信息化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工作条件的良好配置

《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逐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不断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因此,疾病控制机构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纳入中心发展规划中来是很有必要的。而要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重要的是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的配置,如相应的档案存储库房、服务器、统一规范的档案装具、优良的阅档环境等硬件的投入,以便于规范;在软件方面,在人员配备的基础上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的管理要求、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科室和主管领导,以及良好畅通的网络管理体系等。

(二)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

在传统的观念里,中心档案管理的工作简单、乏味,而事实上,信息化纳入管理系统后管理工作属于科技档案管理的范畴,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中起到重要的决策依据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而规范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工作的认识,以很好地解决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并减少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充电”,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积极探讨管理的有效措施、高效管理,并将新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管理的高效发展。

(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化管理的关键还在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目前很多疾控中心的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信息管理方面缺乏严密性和严谨性,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成效。因此,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系统和规范化的管理标准,让管理工作有据可循,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上升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层层把关,促进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信息化管理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四)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疾病预防方案篇5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xq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xx年4月26日是第9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为做好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推进《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实施,现将有关工作要求如下:

一、加强领导,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近年来,我国疟疾疫情持续下降,疟疾报告病例以境外输入为主。20xx年境外输入病例占疟疾报告病例总数的98%,防范境外疟疾输入,防止二代病例发生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重点。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紧密围绕宣传主题,制订宣传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要利用全国疟疾日的契机,向当地政府汇报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研究解决消除工作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类媒体,创新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尤其要加强对出国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增强患者及时就诊、配合治疗的意识,谨防境外感染,减少境外输入病例。(宣传核心信息见附件,宣传短片可从我委网站下载。)

二、加强协调,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新闻出版广电、旅游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落实《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xx20xx年)》各项防控措施,特别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认真做好病例发现、诊断、治疗、报告和疫情处置工作。各地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场所,杀灭蚊虫。

三、加强培训,提高消除疟疾工作能力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防治宣传活动,组织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人员开展消除疟疾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好每一例病例的调查核实和资料整理,不断提高镜检技能、血片制作、病例复核及疫情处置能力,推动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

请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真总结本地区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开展情况,于20xx年5月底前将书面和电子版报告(含视频、照片、宣传画等材料)报送我委疾控局。

联系人: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预防控制处 胡xx

电 话:xx

传 真:xx

邮 箱:xx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二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0xx年全县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根据原卫生部等十三部委联合下发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xx―20xx年)》(卫疾控发〔20xx〕47号)精神及《广东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粤卫〔20xx〕182号)的目标和要求,为明确我县消除疟疾的任务与措施,落实各部门职责,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疟疾流行区分类

博罗县属于疟疾流行区,为二类县。

二、 实施范围及时间

项目实施范围为全县17个镇;实施时间为20xx年3月1日―20xx年6月30日。

三、 任务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xx年,博罗县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阶段目标。

20xx年,博罗县疟疾发病率为1/万以下;

20xx-20xx年,博罗县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20xx年,博罗县通过消除疟疾考核验收。

四、 策略和措施

全县范围内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防止发生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感染病例,重点提高病例监测的准确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每年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三热病人)血检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1(要求全县血检数每年1000份),5-10月血检数不得少于全年血检总数的80%(即800份),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 及时发现病例。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要求做好三热病人的登记和疟原虫血片镜检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人民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配备疟原虫血片镜检所需器材,要求均能够开展发热病人血片镜检,实现对所有疟疾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1. 1血检对象: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即三热病人。特别注意流动人员中的发热病人。

1. 2血检负责单位:由医疗单位负责就诊人群的诊断工作,对三热病人血检阳性,建议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血检确诊。血检工作由各镇卫生院负责。每月6日前将上月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统计表(附件2)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疫情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提高疟疾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1报告对象: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xx)诊断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2. 2负责单位及报告人:各医疗卫生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

2. 3报告方法及要求:发现疟疾病例要在24小时内实现网络直报。

3. 病例核实。

3. 1负责单位:博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2核实方法:在病例网报后3日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和血片复核。对不能用血检确诊的网报病例,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采集滤纸血,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确认和基因分析。如为输入性病例者,若输入地为本省,通知输入地县(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联合流行病学调查;若输入地为境外,通知入境口岸所属检验检疫机构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 规范病例治疗。

4. 1治疗对象: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xx)确认的所有疟疾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以及符合抗疟药试治要求的病例。

4. 2负责单位:所有病例的服药由其所在镇临床医生负责。

4. 3治疗方法: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对符合抗疟药试治要求的病例进行试治,对试治有效者完成全程治疗。对所有疟疾病例应当由镇防保人员或村医进行全程督导服药,住院病人由护士督导用药,督导者做好督导服药记录。

5. 休止期治疗。

包括休止期根治和休止期服药。

5. 1治疗对象:上一年发现的所有间日疟病例及病例的全家及四邻。

5. 2负责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镇卫生院。

5. 3治疗方法:对上一年间日疟病人进行休止期根治;对间日疟病例的家属及四邻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休止期服药。治疗按照《疟疾防治手册(第三版)》及原卫生部制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实施。所有根治和服药对象应由镇防保人员或村医进行全程督导服药,督导者做好督导服药记录。

6. 疫点处置。

6. 1疫点定义:发现疟疾病例并有传疟媒介生长的自然村或居民点。

6. 2负责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 3疫点处置措施:

病例搜索:对疫点内所有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者快速诊断试条(rdt)筛查。

杀虫剂灭蚊:疫点实施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浸泡等灭蚊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应根据《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预防服药。

追踪观察:对疫点内的居民,凡出现类似疟疾发热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检。定期对疫点居民进行一次访视,观察有无继发病例,一般观察一年,对疫点内出现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必要时再进行一次灭蚊和预防服药。

(二)加强媒介控制

1. 1范围:全县范围,以农村为重点

1. 2负责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镇卫生院防保科。

1. 3内容和方法:

降低蚊虫密度:

(1)环境整治: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新农村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改造与清理,如清理洼地积水、疏通沟渠、改厕、建公共垃圾池和间歇灌溉等,减少或清除蚊虫孳生繁殖场所;提高防蚊意识,大力鼓励全民使用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宣传、引导群众改善室内通风条件,改变室外露宿习惯等。

(2)科学灭蚊:在所有疫点根据媒介蚊虫的生物学特点和疟原虫虫种,科学开展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浸泡灭蚊等,降低蚊虫密度。

个人防护。

(1)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

(2)提倡居民在疟疾传播季节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

(三)加强健康教育。

1. 1受教育对象:公众、中小学生和大型工地建设者等。

1. 2负责单位:县健康教育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卫生院、旅游、教育等部门。

1. 3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1. 4每年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制疟疾防治知识宣传资料5000份,提供给教育、公安、旅游、医疗等部门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其中重点于每年5―10月份进行疟防知识宣传教育,电视宣传于每年5月与8月开展,以4次/天的频率进行播放宣传。

公众疟防宣传教育:结合每年4月26日全国疟疾日,重点于5-10月开展疟防宣传教育,采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家消除疟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疟疾防治工作的积极性。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由教育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行部署和安排,疾控中心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指导。所有中小学校应结合健康教育课或者主题班会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并通过发放规范性宣传教育制品等方式,向家庭宣传相关防治知识。

社区宣传教育:在县人民医院候诊大厅、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大型工程建设工地等场所设立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张贴疟疾防治知识宣传画,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同时向就诊病人及施工人员发放疟疾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到20xx年,全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四)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

1. 1对象:出、入疟疾高流行区的流动人员。

1. 2负责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旅游、教育、公安等部门。

1. 3内容和方法:

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

(1)多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卫生和计生、教育、公安、旅游等部门流动人员疟疾防治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

(2)信息通报制度:县卫生和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公安、旅游等部门的协调和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出入本地区流动人员的动态。

加强出境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和防护。

加强入境人员疟疾筛查: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返回居住地的境外输入疟疾病例以及居住地周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人员特别是同批集中入境人员进行追踪随访和疟防知识宣传。

(2)旅游、公安等部门应及时提供相关人员信息,协助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入境人员疟疾防治相关工作。

加强境内流动人口疟疾防控:

(1)在疟疾流行区建设大型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为施工人员提供蚊帐等必要的疟疾防护用品,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并配合县疾病预防机构做好疟疾防控工作。

(2)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病例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公安、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追踪、重点人群筛查和相关信息沟通等工作。

(五)完善疟疾监测检测网络。

1.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血片进行复查。并抽查至少5%的发热病人阴性血片。

1. 2各级实验室应当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与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网络正常运行。

1. 3监测点的选择与分布。

负责单位: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及各镇卫生院。

监测内容和方法:

三热病人血检:各监测点要求常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工作,并以5-10月为血检重点时期。

(六)消除疟疾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

1. 1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疟原虫镜检专业人员,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相关检验人员;各镇卫生院检验人员。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疟原虫镜检理论和操作技能。

培训方法:采用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员负责疟原虫镜检理论讲课、实验室示教、学员实践操作和考核。

1. 2疟疾诊治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发热门诊、内科、传染科等科室临床医生;镇卫生院门诊医生;所有村卫生室村医。

培训内容:包括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和疟疾诊断及治疗相关技能。

培训方法:采用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各镇卫生院负责授课。

1. 3.疟疾防治知识和消除疟疾工作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各镇卫生院防保人员。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和消除疟疾工作相关要求和技能。

培训方法:采用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员负责授课。

五、 政策和保障

(一)组织保障。

1. 加强政府领导。县政府要把消除疟疾工作列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成立消除疟疾行动协调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分管卫生领导和县卫生和计生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卫生和计生局、教育局、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财政局、文体旅游局、爱卫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

2. 卫生和计生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消除疟疾工作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3. 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将消除疟疾工作相关内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疟疾防治专项经费,并加强资金监管。

4. 公安部门配合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治健康教育、疫情监测和出入境防病管理,及时与卫生和计生部门沟通有关信息。

5. 文体旅游部门负责安排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

6. 教育部门负责在中小学校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7. 科技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把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列入科技计划。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方案,依法、科学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二)机构和人员。

1. 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设立县级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办公室,并设有负责消除疟疾工作的防疫科;要配置至少2名专(兼)职疟疾防治技术人员。

2. 镇级:各镇卫生院要配备至少有1名专(兼)职疟疾防治技术人员。

(三)经费和物资保障。

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当地消除疟疾工作计划和任务需求,将消除疟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按照全球基金项目管理要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单独的全球基金项目帐号;按照国家消除疟疾计划要求,县疾控机构要合理利用各级财政安排的疟疾防治资金和全球基金项目经费,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审计,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四)督导检查和考核。

1. 血检质量督导检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所辖区镇卫生院开展1次督导,对被督导单位近3个月的全部阳性血片进行复核,阴性血片复核5%,并将血片复核情况反馈给被检查单位。

2. 疟疾防治工作督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1次督导,对现症病人管理、休止期根治、人群服药、疫点处置、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进行指导。镇卫生院每年对辖区内各村卫生室进行1次督导。

卫生和计生部门要定期组织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以确保消除疟疾目标顺利实现。

3. 考核评估:博罗县消除疟疾行动协调小组将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县消除疟疾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三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疾病防治政策,根据县卫生局关于《长武县医院xx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切实抓好我镇xxxx年的疟疾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拟定此工作计划。

一、健全成立组织机构,加强技能培训

按照我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要求,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任务,首先我镇成立了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及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任务细化。其次我镇卫生院防保科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及各村卫生室负责人认真学习了疟疾防治知识、会后对培训效果做出了测试。并对培训效果作出总结。

二、村医院配合镇卫生院开展血检工作。

疟疾的防治重点在于疟疾病人的发现及治疗和对疫点人员的预防以及群众对疟疾防治的掌握,根据疟疾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发现疟疾病人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涂制三热病人血片,镜检查找疟原虫。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和要求,我院将在全镇全面开展疟疾血检工作。由村卫室负责将发热病人转诊至卫生院,卫生院门诊负责专册登记、化验室负责血检登记并将血检样品送医院防保科、由防保科负责每月25日以前将样品送县CDC。

1、血检工作任务80人份。分别在6个村卫生室(任务分配见附表)2、血检主要对象:三热病人(即:疟疾现症病人,疑似疟疾病人,发热原因不明的病人),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

3、时间要求:xxxx年3月1日至xxxx年10月31日前。

三、4.26全国疟疾宣传日宣传活动

疟疾防治,关键在于宣传疟疾防治的知识要点,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疟疾的防治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全民皆兵的格局,争取在xxxx年在我县达到消除疟疾,于是我镇将在xxxx年4月26日举行全国疟疾日宣传,具体安排如下:

1、宣传时间:xxxx年4月26日

2、宣传地点:我镇医院、镇街道及6个村医院所在地开展日宣传活动。

3、宣传的内容:疟疾防治知识

4、宣传的方式:发宣传单或展板、宣传画、设立咨询台等。

5、整理宣传总结并上报总结和图片。

四、病例处置和疫点处置

加强对打工人口的监测,流行季节严密注视疟情,对疟疾病人及可能有疟疾病的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对病家周围人群进行预防服药(并按八日疗法服药)。对疫点进行消杀,所有居民走访调查;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镜检或者快速诊断,对疟原虫阳性者,给予规范治疗;在出现本地感染/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自然村和居民点,实施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灭蚊措施;向居民发放疟疾宣传资料等方法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教。

五、切实做好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疟疾疫情及血检开展情况每月汇总并按时样品,其它资料要县CDC的要求及时上报。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20xx年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

2.20xx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

3.20xx年全国疟疾日 宣传活动方案

4.20xx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

疾病预防方案篇6

【关键词】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卫生服务;应用价值

健康档案是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疾病状况等进行记录、管理的资料库。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基层单位应建立系统、规范、真实、全面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健康档案,并对相关环节监控,其可以为社区医生提供完整的健康状况数据,是社区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社区卫生管理的重要前提[1],使社区医疗服务的综合、系统、持续性的特点得以体现,实现了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健康档案涉及面广泛,需注意保护居民隐私,其应用价值不仅局限于临床,对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均有重要意义。

1内容与方法

1.1健康档案内容健康档案内容包括:①个人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②生活习惯:包括:有无吸烟、酗酒史,并记录每天抽多少支烟、每日饮多少酒;③精神、心理情况:有无精神疾病及心理障碍性疾病;④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病史,疾病的诊疗经过、康复情况等;⑤随访记录:定期随诊、家访或电话回访,主要内容有:疾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相关检查结果,用药效果,转诊情况等。⑥其他:如有特殊情况,将有临床价值的内容标注清楚。

1.2建立方法视居民的个人情况,如:文化水平等采用相应的方法:①加强宣传力度,使居民自主来服务站建立档案在院内创立健康档案知识宣传栏,将其关键的知识点重点教育,加强患者对建立健康档案重视,使居民积极自主的响应并配合社区服务站的工作。②家访记录对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可进行家访。对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进行宣讲、解读,使档案的真实性得以保障。

2应用意义

2.1社区医生全科医疗的必要工具健康档案临床医疗服务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可以成为诊疗的依据,是保障基层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使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系统化、规范化、一体化的。

2.2提高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对健康档案疾病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使卫生医疗的财力、物力及人力得到更好的利用,通过对健康档案的分析,对地区的相关疾病进行,专人专项管理,治疗,合理的应用各种资源,并使之发挥其最大的效益,避免资源浪费。

2.3预防疾病对档案统计、分析,发现和确定人群的健康隐患及其不良因素,既而制定出相应的医疗预防计划,以保障社区服务的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改善人群健康问题,以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目的。

2.4持续性医疗的重要保障持续性的健康记录,可以为医生全科治疗疾病提供经验、治疗经过及疾病的进程,使医生能够充分的了解病情,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合理的进行用药,使一些慢性疾病,能够在社区中得到持续性的治疗,为持续性医疗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5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健康档案涉及到居民一般资料、健康状况、医疗保险等多方面的事项,可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计划生育、康复治疗等信息,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卫生投入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2]。

3讨论

健康档案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3]。健康档案的建立为社区全科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其可以有效的掌控居民存在的健康问题、发现疾病的发展规律及疾病的变异等流行病学的问题,可以对疾病进行早期的诊疗,其涉及面广,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一定的意义。故健康档案的质量及管理尤为重要,我国健康档案的建立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社区医护人员不足:健康档案建立工作量大,需要有大量的医护人员,然我国社区医生不足,其建立往往借助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4],使档案的质量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②建立方式单一:其建立主要是居民自主到社区进行登记记录,家访记录和体检的方式,由于经费等问题,使之不能够普遍进行,使档案建立存在一定困难,影响统计学数据。③管理人员知识缺乏:档案建立后需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然社区医疗服务人员缺少相关知识,使其资源没有有效地得到利用。④信息管理系统不统一:造成其标准、要素、功能结构等不一致,使档案不能使各有关部门共享,不能使其得到充分利用。

健康档案的合理应用,需保障其质量和合理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社区医护人员建设:档案建立工作量大,我国社区医护人员不足,借助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档案建立,不能保障档案的质量,加强社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可以明显改变现状。②增加资金投入:增加卫生资金投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档案建立,避免单一方式影响参加建立健康档案的人群数量,提高健康档案建立的普及率;健康档案系统的运行及保护均存在一定的成本,加大资金投入,可使档案持续运行。③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避免造成因管理人员管理不当造成资源浪费。④制定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统一的信息,使各有关部门能够共享其内容,充分的发挥其作用,提高其使用率。

综上,健康档案可以用于临床,亦可以用于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其涉及居民的信息范围广,通过分析健康状况,如疾病的感染率、发病率等,以及影响疾病发生的生活习惯等,统计并分析出社区卫生存在的问题。开展疾病管理、实施针对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以及提高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需保证健康档案的质量,并合理的管理档案,使之充分的发挥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春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健康档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1,4(5):369.

[2]王俊英,张亚军.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6,9 (11):957-958.

疾病预防方案篇7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对疾病预防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了许多的疾病预防方案。加强对疾病的预防,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产生。因此,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防治中,积极推广"预防为主"的疾病控制方针,比对疾病进行治疗更加重要和关键。在我国新医疗改革的方案中指出,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此外,还要加强对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专门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相关的网络媒体,加强对城乡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以及宣传医疗卫生和健康文明知识,增强农民的健康生活意识。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和疾病防治的知识宣传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医疗方案政策。虽然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为农民的就医费用减轻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农村医疗仍然存在着看病困难以及医疗设备落后的情况。虽然国家政府在农村医疗事业上加大了出资力度,但是,农民的传统就医观念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农村的许多不良习惯,都会给农村公共卫生的管理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困扰。积极推广"预防为主"的疾病控制方针,首先要从转变农民的生活观念入手,增强农民的生活健康意识,积极加强对农民疾病预防重要性的讲解,让农民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农民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在农村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的医疗事业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农民建立起相应的健康档案。在农民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中,要由相关的专家对信息数据做好把关,确保数据传递过程的安全。通过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及时地将最新的医疗信息传递给农民,提高农民的疾病预防意识,为改善农民健康水平打下坚实地基础。通过乡镇卫生所采集的农民基本健康信息,然后由技术人员建立起电子化的健康信息档案,让农民准确掌握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在管理健康信息档案时,健康档案一定要符合相应的国家规定标准,保证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流,并具备交互实用性和可携带性。另外,健康档案的建设对象为农民,许多农民由于本身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对于专业的医学知识了解并不是特别清楚,因此必须要符合农民的知识水平,让农民在登录查看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时,能够读懂里面的内容,准确了解和掌握自身的身体情况,及时做好对疾病的防治。

3.借助通信技术,提高信息化的使用效率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一项信息传输技术,随着3G和4G业务的不断发展,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主流,手机上网的便捷性和普遍性,能够让农民随时随地登录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查看自身的健康信息情况,监测农民近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健康的影响。通过手机健康信息的查看个监测,能够使农民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证身体的健康。同时,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员也可以通过手机3G网络服务,向农民宣传健康生活知识,及时向农民传播疾病预防信息。并对最近流传的疾病进行报告,让农民做好及时预防工作。另外,在农村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中,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可以通过对农村流行疾病做好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4.讨论

疾病预防方案篇8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在去年成功争创卫生应急示范县基础上,加强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我市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调查工作,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我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和演练,举办了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组织疾控中心、人民医院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二)传染病防控

 重点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乙肝、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时组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立相应卫生应急防治队伍;制订了重点传染病防控预案,进行了防控技术培训。

(三)免疫规划工作

继续推进“免疫规划规范年”活动,推选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和市中医院产科预防接种室争创“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举办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技术、应急技术和消毒技术培训班,增强预防接种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能力。目前我市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8%以上,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15岁以下人群乙肝、百日咳、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报告发病率均为零;麻疹、流腮等传染病发病处于济宁市各县(市、区)低位。

(四)慢病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碘缺乏病防治、疟疾防治、死因监测等各项慢病管理工作;

    (五)健康教育宣传

紧紧围绕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开展健康知识、防病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发病情况,及时在电视台、电台、网站、报纸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六)皮防工作:拟定了《兖州市麻风性病 2013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了麻风病、性病防治知识师资培训。

   (七)实施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建立我市7-8岁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长效机制,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提高全市儿童口腔保健水平,

 

二、明年工作打算

1、推动建立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基层卫生单位“三位一体”的疾病防控新模式,理顺疾控中心、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卫生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形成互相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疫苗安全性和接种率。科学设置,合理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化门诊建设。在2013年疾控中心完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全市12处预防接种门诊全部达到数字化门诊要求。

3、继续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预测、预报能力;逐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有关技术方案,强化对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防止扩散蔓延,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4、做好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疾病监测、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降低重点疾病的发病率。

5、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疾病预防方案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5

疾控机构档案是在卫生防病、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载体及形式的历史记录。卫生防病档案作为地方卫生防病工作的“日记”,是广大疾控工作者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疾控事业生存和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和依据,在防病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和支持保障作用。这种资源的形成和档案工作质量与疾控业务工作者的档案意识密不可分,后者是前者一种必备的先决条件和保证。

疾控机构档案是在卫生防病、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载体及形式的历史记录。卫生防病档案作为地方卫生防病工作的“日记”,是广大疾控工作者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疾控事业生存和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和依据,在防病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和支持保障作用。这种资源的形成和档案工作质量与疾控业务工作者的档案意识密不可分,后者是前者一种必备的先决条件和保证。

众所周知,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个人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这种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干预着每个人生活、工作,甚至决定着生活、工作的成败。同样档案意识是疾控工作者在履行职责,开展防病业务活动过程中,客观上应具有的档案形成、积累、归档、利用和发挥档案作用的意识与言行,它是确保档案资源完整、准确、系统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产作用的重要保证,决定着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工作的质量。①疾控业务人员的形成归档意识决定着档案的齐全和完整。这是开展好档案整理与利用等基础业务工作的前提条件。档案的完整性要求无论对卫生防病、科研、基建、设备仪器档案,还是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都是最基本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产生因档案不全或缺少造成利用上的困难和遗憾,才能有效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保证各项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工作的正常开展。②疾控业务人员的档案利用意识决定着档案利用率,直接影响着防病档案作用发挥。利用意识强,思路开阔、方法正确,档案信息发挥作用的针对性强、效果好,就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广大职工对档案工作性质和地位的认同,不断促进疾控机构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反之事半功倍,不利于卫生防病档案工作的发展。③疾控档案专兼职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事关档案利用效果,事关档案工作者的形象,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是为疾控机构改善档案工作环境,提高档案人员待遇创造条件,奠定广泛认同的基础性技术工作。假如疾控业务人员档案利用意识淡薄,档案利用人员较少,甚至卫生防病业务档案冷落到无人问津,那么这项工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档案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大打折扣。④档案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也就是档案的安全意识,它是档案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保证档案实体及内容安全两个方面。它们是紧密相联的统一体,都是维护档案安全和有效性,使档案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如果有那一方面没有做好、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到整个档案工作的质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众所周知,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个人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这种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干预着每个人生活、工作,甚至决定着生活、工作的成败。同样档案意识是疾控工作者在履行职责,开展防病业务活动过程中,客观上应具有的档案形成、积累、归档、利用和发挥档案作用的意识与言行,它是确保档案资源完整、准确、系统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产作用的重要保证,决定着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工作的质量。①疾控业务人员的形成归档意识决定着档案的齐全和完整。这是开展好档案整理与利用等基础业务工作的前提条件。档案的完整性要求无论对卫生防病、科研、基建、设备仪器档案,还是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都是最基本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产生因档案不全或缺少造成利用上的困难和遗憾,才能有效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保证各项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工作的正常开展。②疾控业务人员的档案利用意识决定着档案利用率,直接影响着防病档案作用发挥。利用意识强,思路开阔、方法正确,档案信息发挥作用的针对性强、效果好,就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广大职工对档案工作性质和地位的认同,不断促进疾控机构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反之事半功倍,不利于卫生防病档案工作的发展。③疾控档案专兼职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事关档案利用效果,事关档案工作者的形象,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是为疾控机构改善档案工作环境,提高档案人员待遇创造条件,奠定广泛认同的基础性技术工作。假如疾控业务人员档案利用意识淡薄,档案利用人员较少,甚至卫生防病业务档案冷落到无人问津,那么这项工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档案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大打折扣。④档案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也就是档案的安全意识,它是档案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保证档案实体及内容安全两个方面。它们是紧密相联的统一体,都是维护档案安全和有效性,使档案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如果有那一方面没有做好、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到整个档案工作的质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疾控业务工作者形成良好的档案意识,认为档案意识应从档案的形成归档意识、利用意识、档案管控意识和服务意识4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疾控业务工作者形成良好的档案意识,认为档案意识应从档案的形成归档意识、利用意识、档案管控意识和服务意识4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⑴形成归档意识:就是要在履行职责开展卫生防病业务工作的同时,从源头、细节做起,档案资料从产生、使用、保存等环节上按归档的规范要求执行。单位购买的相关办公用品也要考虑日后长久保管使用的因素,如纸笔、防病资料的记录、报表、签字等。内容上要严格执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注意形成反映活动成果性材料,重要的或标志性的阶段性材料,概况性材料,以揭示和反映地区卫生防病活动的基本情况、真实状况,重要程度,给疾控工作留下可借鉴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对那些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材料,注意收集、积累,适时归档,避免只做工作不留凭据而导致缺少或材料不全的遗憾。

⑴形成归档意识:就是要在履行职责开展卫生防病业务工作的同时,从源头、细节做起,档案资料从产生、使用、保存等环节上按归档的规范要求执行。单位购买的相关办公用品也要考虑日后长久保管使用的因素,如纸笔、防病资料的记录、报表、签字等。内容上要严格执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注意形成反映活动成果性材料,重要的或标志性的阶段性材料,概况性材料,以揭示和反映地区卫生防病活动的基本情况、真实状况,重要程度,给疾控工作留下可借鉴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对那些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材料,注意收集、积累,适时归档,避免只做工作不留凭据而导致缺少或材料不全的遗憾。

⑵档案的利用意识:就是疾控业务人员在工作中主动利用档案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实现工作需求的意识。现实工作中档案的利用人们往往局限于基建改造、设备维护、职称评审等一些活动,对此无容置疑,若仅限于此就会在档案利用的普遍性和广泛程度上打折扣,客观上形成和限制了档案资源发挥作用的范围和领域,使活化档案资源,彰显档案作用的深度和广泛程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殊不知工作中利用档案的需求极为普遍,很多人只是缺乏利用意识罢了。一些卫生防病业务工作人员为有效做好工作深感困惑、郁闷。例如有人为拟定疾病预防控制的制度、方案、规划、预案、标准规范犯难,有的工作人员为编制年度防病工作目标责任书、起草防病工作纠纷合同、协议不知从何入手,有的工作人员为突发疫情和食物中毒难题心神不安、颇为头痛,可就是不知道利用档案借鉴前人的经验,而获取好的思路、好的方法,激活自己的灵感,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所以在卫生防病工作上一定要有利用档案的意识,这样不仅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也实现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发挥了档案的作用,体现了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价值。

⑵档案的利用意识:就是疾控业务人员在工作中主动利用档案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实现工作需求的意识。现实工作中档案的利用人们往往局限于基建改造、设备维护、职称评审等一些活动,对此无容置疑,若仅限于此就会在档案利用的普遍性和广泛程度上打折扣,客观上形成和限制了档案资源发挥作用的范围和领域,使活化档案资源,彰显档案作用的深度和广泛程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殊不知工作中利用档案的需求极为普遍,很多人只是缺乏利用意识罢了。一些卫生防病业务工作人员为有效做好工作深感困惑、郁闷。例如有人为拟定疾病预防控制的制度、方案、规划、预案、标准规范犯难,有的工作人员为编制年度防病工作目标责任书、起草防病工作纠纷合同、协议不知从何入手,有的工作人员为突发疫情和食物中毒难题心神不安、颇为头痛,可就是不知道利用档案借鉴前人的经验,而获取好的思路、好的方法,激活自己的灵感,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所以在卫生防病工作上一定要有利用档案的意识,这样不仅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也实现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发挥了档案的作用,体现了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价值。

⑶疾控档案专业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是由档案工作的服务性质所决定的。因此档案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变“故纸堆”管理为知识、信息、资源的管理,实现管理对象的转变,变被动提供利用为知识、信息、资源分析者、传送者、诠释者、利用者。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实际,做好档案资源开发工作,有针对性开展档案编研活动,实现工作角色的转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搞活服务方式与方法,充实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结合实际制定落实好的本地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规范,积极引导和培育业务工作人员形成牢固的档案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和成绩为形成职工良好的档案意识树立榜样。

⑶疾控档案专业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是由档案工作的服务性质所决定的。因此档案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变“故纸堆”管理为知识、信息、资源的管理,实现管理对象的转变,变被动提供利用为知识、信息、资源分析者、传送者、诠释者、利用者。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实际,做好档案资源开发工作,有针对性开展档案编研活动,实现工作角色的转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搞活服务方式与方法,充实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结合实际制定落实好的本地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规范,积极引导和培育业务工作人员形成牢固的档案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和成绩为形成职工良好的档案意识树立榜样。

⑷档案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也就是档案的风险防范意识,主要有防散失、防失效、防泄密和保证档案安全几个方面。防散失就是要按各类别档案的归档要求,将形成的档案应归尽归,防止归档前档案的散失,确保单位形成的档案的齐全与完整;如疫情、食物中毒的个案调查表,要集中统一存放,不能散存于个人或科室。防失效就是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审查,确保图物相符、数据准确、审签手续齐全,符合相关规定与标准要求,防止失效或卫生防病等档案资料不一致产生的档案风险及后果。这方面尤为重要,特别是免疫规划、慢病管理等要注意时间的统一性。防泄密就是要遵守保密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处理好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确保档案利用过程中相关的内容不外泄,自觉维护疾控机构利益,像艾滋病等病种疫情资料,易引发社会恐慌的突发疫情资料等。保安全就是要求业务档案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档案的实体安全工作,即防尘、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光、防蛀、防腐及档案建筑物安全,确保档案和档案室整体安全,防止档案受损、失效。

⑷档案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也就是档案的风险防范意识,主要有防散失、防失效、防泄密和保证档案安全几个方面。防散失就是要按各类别档案的归档要求,将形成的档案应归尽归,防止归档前档案的散失,确保单位形成的档案的齐全与完整;如疫情、食物中毒的个案调查表,要集中统一存放,不能散存于个人或科室。防失效就是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审查,确保图物相符、数据准确、审签手续齐全,符合相关规定与标准要求,防止失效或卫生防病等档案资料不一致产生的档案风险及后果。这方面尤为重要,特别是免疫规划、慢病管理等要注意时间的统一性。防泄密就是要遵守保密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处理好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确保档案利用过程中相关的内容不外泄,自觉维护疾控机构利益,像艾滋病等病种疫情资料,易引发社会恐慌的突发疫情资料等。保安全就是要求业务档案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档案的实体安全工作,即防尘、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光、防蛀、防腐及档案建筑物安全,确保档案和档案室整体安全,防止档案受损、失效。

总之,培育和形成广大疾控业务工作者牢固的档案意识,对做好疾控机构档案工作,确保卫生防病档案安全,发挥好卫生防病档案作用至关重要。

疾病预防方案篇10

一、疟疾防治现状

市疟疾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党和政府关怀,解放前,市属高疟区,发病人数达5万人之多,解放后,我市坚持实施以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有效控制了疟疾流行。1990年经省级验收,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县标准。1991年市被列为疟疾基本消灭监测试点县,多年来,市一直控制在达到消除疟疾标准范围内。近年来,随着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增加,我市输入性病例有所增加,特别是自2009年报告53例,其中死亡病例1例、感染途径不明本地病例1例,我市疟疾防治形势日趋严峻。

二、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监察部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充分利用资源,加强交流合作,确保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市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考核认证,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工作指标

1、技能培训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市各综合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工作技能培训的比例,到2011年达到80%以上,2012年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100%。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市综合医院相关检验人员,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检验人员,接受过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到2011年达到80%以上,2012年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100%。

(3)全市综合医院从事内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临床专业的医生,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医生,村卫生室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诊断,治疗技能培训的比例,到2011年达到80%以上,2012年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100%。

(4)出入境管理机构和外出务工中介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到2012年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100%。

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

(1)到2012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市各综合医院都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

(2)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2012年达到90%以上,2015年达到100%。

(3)以乡镇为单位,对“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全市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其中疟疾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4)到2012年,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接受实验室检查的比例达到100%;镜检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得到基因检测的比例达到75%,2015年达到100%。

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到2012年,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达到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

4、疫点处置

到2012年,疟疾疫点(输入性疟疾或本地新发疟疾)处置率达到100%。

5、健康宣传教育

(1)到2012年,全市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2)在出入境管理机构和外出务工中介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2012年达到90%,2015年达到100%。

(三)到2015年需实现的指标

1、完成市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2、各级领导疟疾病人实验室诊断

(1)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具备疟原虫血检设施和能力。

(2)所有疑似疟疾病人均得到实验室疟原虫血检。

(3)流行病学不能确定感染来源的疟疾病例均得到省、部级实验室的基因溯源鉴定。

四、策略和措施

采取以控制疟疾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疟疾防治的能力建设。实施以加强监测和输入病例处置,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和健康教育,防止继发传播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及时发现疟疾病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三热”(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病人疟原虫血检制度,及时对“三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或进行快速诊断试纸条(RDT)辅助检测。对RDT检测阳性者,须采血镜检并保留血片备查,尽早发现疟疾病人。

2、规范治疗疟疾病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符合抗疟药试治要求的病例进行试治,有效者应完成全程治疗。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要及时与患者所在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由防保医生或村医负责督导患者服药。

3、疫情报告与病例核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包括确诊病例、临床病例和疑似病例)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报告疟疾病例。已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城市于12小时以内,农村于24小时以内应通过网络上报,暂时不具备直报条件的单位应按要求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对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立即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所有镜检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的血片,应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网络报告的所有病例进行实验室病原学确认和基因分析。

4、疫点处置。在出现疟疾病例并具有传播条件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疫点),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病例搜索,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筛查,并对疫点所有居家采取室内滞留喷洒等灭蚊措施。同时,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防治咨询服务信息。

5、休止期根治。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上年度所有报告的间日疟病例进行抗复发治疗。同时,对疟疾患者家属及重点人群开展休止期服药。

(二)加强媒介防制

1、防蚊灭蚊。在疟疾传播季节,各地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新农村建设,进行环境改造与治理,减少蚊虫孳生场所,降低蚊虫密度。在疫点采取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措施进行灭蚊。

2、个人防护。通过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提倡居民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减少人蚊接触。

(三)加强健康教育

1、开发宣传健教材料。按照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开展健教需求调查,进行健康教育策略研讨,开发和制作满足需求的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材料。

2、大众媒体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大众健康宣传教育。

3、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出入境管理机构要设置疟疾防控宣传栏、在显眼位置放置疟疾防治宣传资料,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对出境务工人员、领队、导游人员和游客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4、社区宣传教育。在医院候诊大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大型工程建设工地等场所,设立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或宣传画,定期更新内容。

5、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教育部门应当对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行部署和安排,疾控机构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指导。中小学校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通过开设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公开课或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疟疾防治健康教育,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让学生向家长和周围人群开展宣传,不断扩大疟疾防治知识的传播范围。

(四)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

1、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市级卫生、商务、质检、旅游等部门工作交流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疟疾流行状况和相关信息。

2、加强出境人员疟疾知识宣传和防护工作。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对出境人员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提供咨询服务。旅游、商务等部门应当督促旅行社、劳务派出机构等有关单位为出境人员提供搞疟药品和防蚊设施,并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出境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

3、加强入境人员疟疾筛查、信息追踪。根据出入境管理机构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疟疾筛查信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返回居住地的境外输入疟疾病例以及居住地周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同行返回人员进行追踪随访。旅游、商务等部门应及时提供相关人员信息,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入境人员疟疾防治。

4、做好境内流动人口疟疾防控。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单位,应当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疟疾防护用品,并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公安、卫生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追踪,重点人群筛查和相关信息的沟通等工作。

(五)疟疾监测检测网络

1、疟疾实验室网络的建立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疟疾病原学实验室,负责对辖区内所有网络报告的疟疾病人血片进行复核,并抽查复核5%以上的发热病人阴性血片和复查全部阳性血片。

(2)各医疗机构建立疟原虫镜检站,开展“三热”病人血检。

2、病例主动侦查。由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于流行季节在疫点周围每月开展一次病例主动侦查,探索疟疾病例和疑似病例;对发热病人以及近期内发热史者进行疟原虫检查。

3、媒介监测。按照省、市要求建立媒介监测哨点,每年5-10月开展媒介种类和密度监测,以及杀虫剂敏感性监测。

4、人群抗体水平检测。按照省、市要求开展人群疟疾抗体水平检测采样工作,评估我市疟疾流行程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消除疟疾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村(社区)应将消除疟疾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经研究,决定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各村(社区)应加强领导,制订规划,落实任务。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的实施方案,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没胆实现工作目标的,要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行政责任。

(二)强化部门职责,建立协调机制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协调机制,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消除疟疾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制定消除疟疾工作规划及技术方案、人员培训、器材和抗疟药品配置、疫情监测、疫点调查处置、疟疾的诊断与治疗,并做好与各部门的衔接与协调工作。发改、财政部门应将疟疾消除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消除疟疾专项经费,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公安、旅游、商务等部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相关出入境人员疟疾健康教育、病例监测和出入境防病管理,及时与卫生部门沟通有关信息。电部门负责在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安排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部门负责在中小学校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科技部门负责把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列入科技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抗疟药品、试剂的生产供应。

(三)严格依法依规,科学开展防治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疟疾突发设情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方案,依照法律法规,科学地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明确专门科室负责疟疾防治工作,并配备专职疟疾防治专业人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有专人负责疟疾防治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逐级分期分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成立消除疟疾技术指导组,负责疟疾诊断和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及监测等,为实施消除疟疾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五)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经费和物质保障

各村(社区)要将消除疟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疟疾防治工作投入,支持消除疟疾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地方财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合理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审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级医疗机构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做好显微镜和实验器材的配置,确保疟疾镜检工作的质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抗疟药储备,建立抗疟药分发、信用、库存、使用登记制度,负责抗疟药品的管理,对抗疟药品分发和使用进行监督。

六、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


Copyright 2019 贵州天恒建设有限公司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